[摘要] 面對虐童事件,家長是否有權查看監控?由于幼兒表述不清,他們的證詞是否可以采信?今天本報請來律師與大家一起探討。
幼兒園、孩子、虐童等詞語近日頻繁出現在新聞報道中,引發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和討論。社會大眾更關心的是相關部門如何調查取證,通過監控等線索了解事實真相。那么,面對虐童事件,家長是否有權查看監控?由于幼兒表述不清,他們的證詞是否可以采信?今天本報請來律師與大家一起探討。時報記者 田敏
幼兒園監控 家長是否有權查看?
針對近期多地發生的幼兒在幼兒園受到侵害事件,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緊急通知,部署立即在全國開展幼兒園規范辦園行為專項督導檢查,要求有效減少類似事件發生,確保廣大幼兒的身心健康。北京市教委要求各區建立動態監管檔案數據庫,并為每所幼兒園配備一位責任督學。而各區幼兒園也被要求增設攝像頭,加大密度,實現監控全覆蓋、無死角。部分幼兒園的監控甚至實現了與該區公安分局進行聯網。而本報也接到不少市民來電咨詢關于幼兒園監控視頻查看的問題。有些家長表示,由于害怕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傷害,想去幼兒園查看教室內的監控視頻,卻遭到了拒絕。理由是沒有任何侵害事件發生,家長要求查看監控不合理。那么家長能否查看幼兒園監控呢?
律師解答:對此問題,天津君薦律師事務所趙治國律師表示,相關的法律法規并沒有就家長能否查看幼兒園監控作出規定。但是趙律師個人認為,家長是有權查看監控的。“我覺得查看監控的行為不是違法的,也不妨礙社會公序良俗,是家長為了保障孩子利益所提出的要求。”趙律師表示,從社會公序良俗角度出發,幼兒園應該滿足家長的要求。從幼兒園角度考慮,園方只需要提供照顧孩子、教育孩子的義務,并沒有提供視頻的義務,而且園方可能會考慮查看視頻影響老師工作,也涉及到其他孩子的隱私問題。不過,只要家長做到不將視頻傳播或者錄制,園方應該進行配合。
幼兒言辭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很多家長在孩子放學回家后都會詢問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但是由于孩子小,多數情況下根本表述不清。“萬一真的存在問題,小孩子表述不清的證詞能夠被法律采納嗎?”市民杜先生提出疑問。
律師解答:趙律師表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只要幼童能清楚、有邏輯地表述相關情況,就可以對自己知曉的情況為自己、為他人作證。因此,幼童的表述,無論是被害人陳述還是證人證言,只要具有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就具有證明力。當然,因為幼童的認知能力有限,心智沒有發育完全,其言辭的證明力不能完全按照成人的標準來看待,要結合全案證據來綜合判斷,相關部門在調查取證時應該多方取證、多方分析。
幼童的傷害認定標準與成年人是否一致?
市民楊先生表示,孩子由于年齡小以及心理發育不完善,需要更多的呵護和關愛,同樣的傷害給兒童帶來的痛苦程度是遠遠高于成人的,那么幼童的傷害認定標準與成年人是否一致呢?
律師解答:趙律師表示,現有的法律中,幼童傷害標準認定與成年人是沒有區別的,但是他認為應該區別對待。實踐中,虐童類案件要認定故意傷害罪幾乎不可能,而虐待類犯罪的刑期僅僅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趙律師表示,這樣的規定是不合理的,因為孩子的傷害不僅是身體上的,更多的是成年后心理上的。“現在很多人心理存在問題,甚至是犯罪分子,他們其實是心理某方面有缺失,這種缺失往往都是兒時造成的。”趙律師表示,因此,認定兒童生理傷害的標準應該低于成年人。
律師建議
趙律師表示,雖然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有關于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規定,還有一些關于保護婦女兒童的法規出臺,但究竟怎么保護、侵害婦女兒童權益的后果如何,這些都不明確。“目前我國沒有一個專項的針對保護兒童的法律規定,都是融合在其他法規里的。”趙律師表示,這樣就導致法規不明確,處罰力度也不夠。在國外,就有針對兒童的專項法律規定和專門的罪名,侵害兒童權益后受到的處罰也更明確。“在國內,即使孩子受到了侵害,一般也僅會處罰當事老師,開除老師。”趙律師表示,但是幼兒園不會受到處罰,仍可繼續經營。另外,當事老師受到的處罰也是暫時的,不存在列入黑名單的情況,侵害行為可能還會繼續。因此相關法律的繼續完善也是保障兒童權益不受傷害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