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王萌老師認為,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里,長期處于我說你聽的模式,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常常無法達到一個很平等的立場。想讓孩子跟你分享秘密,家長首先要站在跟孩子平等的地位跟孩子們聊天。
案例
教育圓桌微信號提問:孩子一直以來都比較沉默,看著人家的孩子都跟爸爸媽媽說小秘密,我們家孩子從來都不說,有時候心情不好就默默自己待著。我們怕時間長了,孩子心里裝太多東西,性格更孤僻。
專家觀點
北京朝陽芳草地國際學校麗澤分校大隊輔導員王萌:一些孩子不善于表達,或者對表達產生了抵觸,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沒有一個良好傾聽的開始,比如孩子小時候試著表達過,而父母的態度很隨意,或者不予理會,導致他們沒有信心表達甚至覺得表達并沒有任何意義,從此不再與父母交流,或者交流時總是避重就輕,只說好的部分,不說不如意的事情,這樣的孩子更需要父母努力去學會傾聽孩子,站在平等的立場上與孩子聊天。
王萌老師認為,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里,長期處于我說你聽的模式,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常常無法達到一個很平等的立場。想讓孩子跟你分享秘密,家長首先要站在跟孩子平等的地位跟孩子們聊天。
家長在跟孩子聊天時,首先營造一個愉快的氛圍,比如在飯桌上,逛街的時候,睡前的臥聊中,都是您傾聽孩子的最佳時刻。想知道孩子的秘密就要拿自己的一個秘密作交換,家長們可以先用自己的一段兒時經歷或者是一些孩子喜歡的故事主人公的經歷引出您想傾聽的話題,提前設計一下想知道內容,由淺到深一步步引導孩子表達,聊天時切忌擺出高姿態,無論孩子說了什么,家長們都要耐心傾聽,把孩子們的故事聽完整,再進行思考、判斷和教育。要知道孩子們每天也是有交際、有生活的,他們也很忙碌,需要一個抒發和宣泄的渠道,孩子說、父母聽,一方面是幫助父母們了解孩子的近況,另一方面也是孩子們紓解壓力的一種方法。
王萌老師還告訴北青報記者,很多孩子也經常告訴老師,希望老師可以勸勸自己父母多抽出一些時間陪伴他們。傾聽其實也是一種很方便、很有時效性的陪伴,每天抽個幾分鐘打一通電話,或者視頻聊天聽孩子們絮絮叨叨地說說學校里的那些故事。
此外,王萌老師提醒家長,面對不善于交流的孩子,父母發現這樣的情況,一定不要急躁,要更有耐心和毅力去傾聽孩子們的心聲,關注他周圍的朋友,從同學那里了解孩子的一些故事,讀一些幫助孩子建立良好表達的書籍,試著放低姿態成為孩子最有安全感的聽眾,換位思考,試著創設一些模擬場景來觀察孩子的行為和表達,從而判斷他在真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事情。
文/本報記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