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日,一篇關于校外培訓費用昂貴的報道在社交網絡刷屏,該報道中有家長稱,自從送孩子參加課外補課后,自己“連杯奶茶都舍不得喝。”
昨日,一篇關于校外培訓費用昂貴的報道在社交網絡刷屏,該報道中有家長稱,自從送孩子參加課外補課后,自己“連杯奶茶都舍不得喝。”
事實上,收費昂貴且蔚然成風的校外培訓已引發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本周,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將對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面摸底排查。有媒體報道稱,此次行動被業內認為是有關部門對該領域的“史上最嚴整治”。
該通知認為,校外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五花八門的培訓班,在“窮”了家長的同時卻“富”了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生1.8億,中小學課外輔導學生超過1.37億人次,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
在今天出爐的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國內知名的從事校外培訓公司學而思創始人、38歲的張邦鑫以365億元財富位列2018胡潤全球富豪榜第361名,比去年上升563位,成為大中華區“40歲以下白手起家首富”。
從家教出身到身家百億
培訓行業誕生“首富”
據統計,今日公布的胡潤全球富豪榜單中,共有85位上榜富豪年齡在40歲以下,這一數據比去年增加7人。其中的47位是“白手起家”。
在這些40歲以下白手起家的全球富豪中,好未來創始人、38歲的張邦鑫是首富。而這已不是張邦鑫首次登上胡潤富豪榜了。
去年10月12日,據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36計?胡潤百富榜2017》顯示,時年37歲的張邦鑫以400億財富首次成為“80后”白手起家首富,位列百富榜第48位。較2016年排名213位的130億財富,漲幅達208%。而在該榜單中,國內最有影響力的另一家民辦教育機構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以160億財富位列第199位。
公開資料顯示,張邦鑫最初從“每節課幾十塊”的家教做起,后來與幾位北大同學合伙創辦了學而思,專門從事中小學課外輔導培訓。2010年,學而思在美國紐交所正式掛牌交易。2013年,學而思更名為“好未來”。
根據公開數據,歷經多年發展,好未來市值突破1000億元,目前旗下業務已覆蓋全國36個城市,線下學生接近400萬人,線上注冊用戶累計超過3500萬人。
業績方面,今年1月25日,好未來公布截止11月30日的2018財年Q3財報。財報顯示,2018財年第三季度營收為4.333億美元,同比增長66.3%;好未來第三財季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98.4%至4070萬美元。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好未來第三財季的凈利潤同比增長133.3%至5290萬美元。
公司進化論在學而思官網看到,該機構課程覆蓋從小學到高三的主要課程,包括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
公開報道顯示,在市場倍受追捧的學而思,一度遭到相關部門的整治:2017年5月12日,四川省成都市教育局責成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對所在區域學而思培訓機構違規辦學行為進行整治。
課外培訓吸金能力不俗
成上市公司利潤奶牛
公司進化論注意到,目前國內市場上、主營業務中主要包括中小學課外培訓、且已實現規模化并上市的代表企業有學而思(上市公司好未來)、學大教育(上市公司*ST紫學)、新東方、龍文教育(上市公司勤上股份)、昂立教育(上市公司新南洋)、安博教育等品牌,其中學而思、新東方、安博教育均為美股上市公司。
據公司進化論不完全統計,目前A股上涉及 “民辦教育”概念的個股共有23只,其中,主營業務中主要包括中小學課外輔導培訓、且規模較大的“頭部企業”以勤上股份旗下的龍文教育、新南洋旗下的昂立教育為典型。
2014年,新南洋完成對昂立教育的收購。2016年年報顯示,上市公司新南洋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3億元,“其中,教育培訓主營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93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比重86%。”
其中,主要從事K12領域的昂立教育貢獻巨大。昂立教育“業績穩定增長,全年營業收入實現8.7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8641.28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3%。”
2016年,上市公司勤上股份收購了以課外輔導培訓為主業的龍文教育。勤上股份2017年半年報顯示,上市公司上半年營收8.65億元,同比增長93.94%;凈利潤8216萬元,同比增長121%。其中龍文教育在營收占比中已經達到44%,凈利潤占比65.75%。龍文教育成為勤上股份主要的成長動力和利潤來源。
1月30日,*ST紫學發布2017年度業績預告。公告顯示,2017年*ST紫學預計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00-2400萬元,較2016年同期增長116.21%-124.32%。
對于2017年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ST紫學稱,第一,公司2017年合并了學大教育全年業績;第二,學大教育2017年度主營業務保持穩定增長,因此較上年同期實現扭虧為盈。
“中國特色”的課外培訓市場有多大?
一直以來,課外輔導行業的發展被認為與中國應試教育體制有關。
2013年搜狐教育發布的《中國K12課外輔導行業現狀及走向》中稱,“中小學課后輔導市場非常具有中國特色,本身是中國教育體系衍生出來的一個產業,在國外基本找不到對標企業。”
作為基于“中國特色”的產業,教育培訓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擁有一定程度的“群眾基礎”。據智研咨詢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K12教育市場分析預測及前景預測報告》中稱,中國教育學會發布的輔導教育行業權威調查報告表明,中國家長對課外輔導普遍重視,認可度較高,30.7%的家長非常認可課外輔導,56.9%的家長比較認可,而持不認可態度的家長只占了2.8%。
“從支出意愿看,有強烈支付意愿的家長占了58.2%,表示只要能夠提高成績,愿意支付可支配收入的 50%以上用于子女的課外輔導。國內家長對課外輔導一邊倒式的偏好將持續利好 K12教育培訓的發展。”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教育行業投融資案例數373起,投融資金額177.6億元,分別同比增75.9%和145.6%;2016年,受“資本寒冬”影響,投融資案例和金融所有一定的下滑,分別為303起和155億元,但仍較2014年分別增長了42.9%和114.4%。雖然中國教育行業從2015年的狂熱有所降溫,但行業整體還保有相當的投融資熱度。2017年上半年,我國教育行業一級市場共發生投融資事件133起,融資金額59.53億元(戰略融資和未披露融資金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