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浙江省教育廳23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全省范圍內各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以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據悉,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在全國尚屬首例。
浙江省教育廳23日發布指導意見,要求全省范圍內各小學施行早上推遲上學工作,以確保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充裕的早餐時間、從容的上學時間,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據悉,全省范圍指導實施推遲上學,在全國尚屬首例。
睡眠在青少年成長發育期具有關鍵作用,浙江省的做法是一場守護孩子睡眠的“及時雨”。據介紹,此次改革計劃在今年內對至少1個縣(市、區)先行試點,并在2019年逐步推廣到各縣(市、區)小學。
浙江省教育廳指出,各小學應適當推遲學生到校時間,小學一二年級學生上午到校時間不得早于8時,上課時間不得早于8時30分。同時可借鑒寧波、拱墅、江山等地小學上午安排4個課時或3個課時的做法,將每課時教學時間調整為40分鐘或35分鐘,做到“長短課”相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小學生每天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6小時”的國家規定,浙江省教育廳還要求各學校不得組織集體早自修,寄宿制學校也不得組織走讀學生參加學校晚自修。推遲上學后,放學時間可按規定在校學習時間進行相應延遲。
浙江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浙江的做法不僅確保了小學生每天有10小時充分的睡眠時間,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落實幼小銜接、緩解小學“上學早、放學早、接送難”矛盾等問題上也具有現實意義,是提高教育服務能力的民生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