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與去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現在,求職季在各地陸續展開,由于缺乏社會經驗,畢業生們時常遭遇種種騙局和套路。今年找工作,這些陷阱必須警惕。
日前,教育部公布消息,2018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820萬人。與去年的795萬人相比,畢業人數又創新高。現在,求職季在各地陸續展開,由于缺乏社會經驗,畢業生們時常遭遇種種騙局和套路。今年找工作,這些陷阱必須警惕。
陷阱一:借招聘騙取個人信息
現在有很多販賣個人信息的中介公司,為了獲得更多更精準的信息,往往會在網上發布虛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職者前來。從求職者遞交的海量簡歷中,精準獲得求職者的個人信息。
如何避免:畢業生在看到招聘信息時,一定要查詢該公司相關信息,判斷公司的真實性。同時,專家建議,簡歷上的部分個人信息如身份證號、家庭住址、通訊地址等,不用寫得過于具體,重點放在工作經歷上。
陷阱二:收取報名費、體檢費、培訓費等費用
求職面試后,招工者以服裝費、體檢費、培訓費、保險費、押金、手續費等名義向應聘者收取錢款。應聘者交費后,招工者要么迅速脫身,要么找借口不給安排工作,錢財積累到一定階段便人去樓空。一些中介所為了獲取應聘者的信任,與一些騙子公司或皮包公司合伙進行詐騙。在收取一定的服務費后謊稱招聘崗位已滿,并承諾盡快聯系適合的單位,讓應聘者留下聯系方式,但根本不會兌現,隨后以各種借口敷衍應聘者。
如何避免:一般除了事業單位的考試公招之外,面試招聘單位是不需要報名費的。而體檢通常都是到二甲以上的醫院自行體檢以及繳費。所以,有任何企業要向求職者收取這兩筆費用,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事業單位的考試,一定要到公招政府官網上進行報名,切莫通過其他網絡入口。
陷阱三:扣留個人重要證件
一些企業在面試中以單位需要審核等理由要求應聘者遞交身份證、學位證、畢業證等重要證件,并聲稱暫時由單位保管。
如何避免:不管是身份證,還是學位證、畢業證,單位都是沒有任何權利扣留的。去面試的時候,特別是初次面試,最好只帶上證件的復印件,若招聘企業要求帶原件,給招聘單位展示之后,求職者一定要拿回來。不管以什么樣的理由,證件原件都不要給任何企業保管。證件只是作為招聘企業核實求職者身份和成績的標準,正規企業是沒有必保留求職者原件的。
陷阱四:只“試用”不聘用
用人單位對新招聘人員會設置試用期,期間雙方互相考察和適應。有的單位為了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業務特別繁忙的時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應屆畢業生。等試用期結束,便以各種理由不通過試用或解聘。有些單位,在實習試用期間,不僅不支付任何薪資,甚至要求交培訓費。
如何避免:按照規定,任何單位和企業的實習試用員工,公司都應對其支付薪資,勞動者在試用期的工資不得低于本單位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者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百分之八十。提醒大學生在求職時一定要仔細閱讀勞動合同,尤其是關于勞動報酬、工作內容、合同期限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