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北京每天辛苦工作10小時后,王太太還要花費巨大精力幫兒子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苛刻任務,她現在覺得學校成了家庭沖突的根源,也占用了她大量的個人時間。她表示,“有時候我在工作中也滿腦子想著兒子的作業”。
在北京每天辛苦工作10小時后,王太太還要花費巨大精力幫兒子完成學校布置的各項苛刻任務,她現在覺得學校成了家庭沖突的根源,也占用了她大量的個人時間。她表示,“有時候我在工作中也滿腦子想著兒子的作業”。
受夠了幫兒子承擔沉重的課業負擔的王太太與數百萬志同道合的家長一起呼吁擺脫家庭作業,這是幾年前中國的“虎媽”無法想象的。郁悶的家長認為晚上應該用來看電視劇或雜志,而不應把時間花在解決數學難題或背誦復雜的句型上。有家長在網上分享帖子說,“我小時候放學后,都是自己做作業,父母看電視。現在我下班后還要做作業”。另一篇名為“天哪,我做錯了什么要陪孩子做作業”的帖子更是在微博上引發家長們的熱議,瀏覽記錄突破了幾百萬。此后,中國三個省份出臺了規定,禁止學校布置需要家長參與的作業。
據悉,中國學校每天布置的家庭作業時長約為3小時,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頗具諷刺意味的是,4年前,政府曾推出一項名為“快樂教育”的計劃,但在減少家庭作業上卻遇到了家長的阻力。2013年的教育改革更是讓教師同時面臨兩方壓力:教育官員要求老師放松學業要求,家長則要求老師把孩子管得更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老師們就讓家長更多參與孩子的學習。但事態的發展脫離了計劃。一位老師表示,“這是個惡性循環,因為學生交上來的作業都是經過家長修改的,所以老師們會布置更難的作業”。有些家長選擇把孩子送到越來越多的昂貴的校外機構,讓孩子在那里完成課外作業后再接回家。
教育部門主管已在解決高難度課業負擔問題了。江蘇和浙江以及寧夏都規定,課外作業不應成為“家長的作業”或“超出課程水平或學生能力”。王太太現在也改變了日程安排。下班回家后,自己將好好放松,不再讓兒子的功課影響親子關系或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衡。(作者尼爾·康納,徐珍珍譯)
英國《每日電訊報》12月9日文章
原題:中國“虎媽”反抗懲罰性家長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