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足球底子打好了,中國足球才有未來。隨著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在綠茵場上,師資力量和訓練設備缺失,各地校園足球發展參差不齊等矛盾也日漸凸顯。
鄭州市管城區十八里河鎮柴郭小學的校園足球賽。白雪磊攝
大河網記者莫韶華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足球底子打好了,中國足球才有未來。隨著校園足球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出現在綠茵場上,師資力量和訓練設備缺失,各地校園足球發展參差不齊等矛盾也日漸凸顯。
11月27日,國家校足辦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專項調研小組走進河南,抽取鄭州、商丘作為此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專項調研對象,并與河南各界足球人士共謀“校園足球發展大計”。那么,校園足球如何做才能破解發展中面臨的困境?為此,大河網記者采訪各路人士,共話“校園足球發展大計”。
1
快樂和活力:校園足球帶給柴郭小學的收獲
鄭州市管城區十八里河鎮柴郭小學從2013年開始發展校園足球,他們的模式被河南省校足辦稱為柴郭模式,被認為是可復制、可落地、可執行的樣板。
該校的足辦主任曹雅斐說:“學校也面臨著師資短缺的問題,但我們利用籠式足球場地,把比賽融入到足球課教學中,讓每個孩子每周踢一次球賽,班主任參與到比賽組織中,實現了學生、班主任、體育教師的全員參與。去年一年,學校組織了1500場比賽,營造出濃厚的足球氛圍。全員參與讓孩子們感受到更多快樂,獲得了家長的支持。”
柴郭小學校長李志超是一位足球“發燒友”。在他看來,校園足球改變了孩子,例如老師“嚇唬”說作業不寫完足球課就別上了,學生就乖乖完成了作業;學生不愛背英語,老師“威脅”英語背不會足球課不上了,結果背書的困難戶都完成了學習目標。“校園足球提升了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對集體有了歸屬感,找到了活力與目標,這才是校園足球帶給學生的福利。”
中原區特色實驗小學校長周永濤告訴記者,他們學校也制定了完善的校園足球聯賽制度,聯賽配有流動冠軍獎杯。足球賽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踢球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校發現更多、更好的足球苗子。校園足球聯賽使校園里形成了人人愛足球、人人踢足球的熱烈氛圍。
大河網網友“亞洲NBA”:只有普及校園足球,中國足球才有希望。有錢不如投向校園足球的基礎設施,買外援太浪費錢,對中國足球提高沒多少意義,重要的是從娃娃抓起。
騰訊網友“幸福的澳洲衫”:校園足球是培養中國足球接班人的重大舉措,中國足球落后的根本原因是足球人口少。2011年時,我國青少年足球的注冊人口不足2萬人,而同期韓國的青少年注冊人口是70萬,日本接近200萬,這就是差距。
2
面臨的困境:多重因素制約校園足球發展
發展與問題并存。河南校園足球發展不平衡,場地建設滯后,師資力量不足,扶持政策不到位,成長通道不暢,部門聯動需進一步加強等種種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河南校園足球的整體發展。
據了解,柴郭小學原來并沒有足球基礎,作為教育部掛牌的首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該校三位體育老師沒有一人是足球專業。怎么辦?曹雅斐制定了計劃:先自學,再改變,再試點,最后普及。
這樣的問題在特色實驗小學也存在,據周永濤介紹,現在各校做校園足球都是靠學校的力量,雖然現在政府給予政策和資金扶持,但很難請到高水平的足球教練,如果能讓各俱樂部專業隊員或退役球員定期到校指導則皆大歡喜。另外,家長更關注孩子的成績,各種各樣的培訓班侵占了孩子的大部分時間,體能得不到鍛煉,球技得不到提升,這也是困擾校園足球發展的一個因素。
大河網微信網友“龍在江湖”:家長關注升學,如果高考政策對足球加分,無疑會促進足球發展,肯定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建議國家多建一些高水平足球大
學,解決踢球孩子的升學問題。對有足球天賦、喜歡足球,并且愿意積極參與足球鍛煉的孩子,解決他們的上學問題、就業問題,而不是非得在高考上加分。
新浪網友“水淹solo”:就算中國全部學生都做到放學后能上場踢一個小時,這么做對中國足球的職業隊和國家隊有什么幫助呢?職業隊來校園選隊員?都是業余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