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1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河南師范大學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如期召開。黨代會上,校黨委書記趙國祥回顧了學校近百年的辦學歷史,重溫師大“精育良才、教育報國”的初心和使命,提出建設世界知名、全國著名、區域引領、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
映象網訊 11日至13日,中國共產黨河南師范大學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如期召開。黨代會上,校黨委書記趙國祥回顧了學校近百年的辦學歷史,重溫師大“精育良才、教育報國”的初心和使命,提出建設世界知名、全國著名、區域引領、特色鮮明高水平大學的辦學目標。
“上個世紀20年代,新型大學在北京、上海等地紛紛建立,我省教育界人士也大聲疾呼創辦大學。1923年3月,河師大的前身中州大學正式創立。中州大學以河南留學歐美預備學校(當時全國三所留學培訓基地之一)為基礎正式建成,建校之初,學校就在全國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在經歷了省立中州大學、河南中山大學和省立河南大學前期短暫的穩定辦學之后,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學校輾轉信陽雞公山、南陽鎮平、洛陽潭頭鎮、淅川荊紫關、陜西寶雞等地,進行了長達8年的流亡辦學。”該校校黨委書記趙國祥說。
1949年8月,根據解放戰爭形勢和醫治戰爭創傷的需要,黨中央決定以冀南、魯西、蘇北、豫北之邊區結合部建立平原省。建省之初,百業待興,各類建設人才奇缺,平原師范學院應運而生。“1953年,平原師范學院與原河南大學合并成立河南師范學院,分設一院二院。1956年,一院二院分別更名為開封師范學院和新鄉師范學院,師大的先輩們以數理化生4個系為根基,為新中國經濟建設培養了大量急需的合格人才,在全國樹立了新鄉師范學院的響亮名號。”趙國祥說。
1978年,時任院長李俊甫教授和盧錦梭教授恢復了溶液化學研究室。1983年,該實驗室成為河南省高校第一個接受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的單位。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召開,姚從工、周希澄和張嘉寶、丁成杰4位教師獲得了三項全國科學大會獎。同年,化學系楊清堂教授的科研成果榮獲全國醫學科學大會獎。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1985年更名為河南師范大學之后,學校發展進入了全新的快速發展時期。1985年,河師大生物系石惠恩副教授的科研項目就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3年,師大化學系教授張深松等的科研成果“聚乳酸循環醇解法合成乳酸乙酯新工藝”榮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2007年,化學與環境科學學院渠桂榮教授領導的課題組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年,原校長、化學學院王健吉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17年,校長常俊標教授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作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師大堅持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建校以來,曹理卿、郝象吾、孫祥正、趙新吾、趙紀彬、李俊甫、姚從工、魏明初、樊映川、杜孟模、孫作云、黃敦慈、許夢瀛、盧錦梭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先后在校執教。近年來,又涌現出王鍵吉、魯公儒、徐存拴、郭宗明、常俊標等一大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廣大師生傳承、發揚和光大著“尚誠樸 勤學問 重團結 養正氣”的優良學風,“學在師大”的美譽不脛而走。
2007年,師大被教育部確定為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2011年,學校獲批全國文明單位。2012年入選國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劃支持高校。2015年,學校成為全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選全省第二所國家“111計劃”高校。2018年3月,學校一次性獲批9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增加數量居全國第四位。
“回顧學校近百年的辦學歷史,是為了將師大“精育良才、教育報國”的初心和使命,更加深入地內化成為每一個師大人的行動自覺,在學校強化內涵發展、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建設高水平大學的新征程中,迸發出更加強大的精神動力和發展活力。”趙國祥說。(魏豪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