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品生產經營食品安全監管,《食品安全法》規定由哪個部門監管?
答: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
2什么是“五病”?
答: “五病”是指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患有“五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晨檢是指?
答:(1)晨檢是指每天上崗前檢查員工是否患有發熱、腹瀉、皮膚傷口或感染、咽部炎癥等疾病。
(2)患有上述有礙食品安全病癥的人員,應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待查明原因并將有礙食品安全的病癥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崗,并做好記錄。
(3)食品生產經營者應建立每日晨檢制度。
4什么是食品添加劑“五專”管理?
答:專人采購、專人保管、專人領用、專人登記、專柜保存。
5從業人員“四勤”是指?
答:(1)勤洗手;(2)勤剪指甲;(3)勤換衣服;(4)勤洗澡、理發。
6食品生產經營人員健康體檢頻率?
答: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每年應當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后
7方可參加工作。從業人員個人衛生有哪些要求?
答:(1)應保持良好個人衛生,操作時應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頭發不得外露,不得留長指甲、涂指甲油、佩帶飾物。專間操作人員應戴口罩。
(2)操作前應洗凈手部,操作過程中應保持手部清潔,手部受到污染后應及時洗手。
(3)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洗手并消毒:①處理食物前;②使用衛生間后;③接觸生食物后;④接觸受到污染的工具、設備后;⑤咳嗽、打噴嚏或擤鼻涕后;⑥處理動物或廢棄物后;⑦觸摸耳朵、鼻子、頭發、面部、口腔或身體其他部位后;⑧從事任何可能會污染雙手的活動后。
(4)專間操作人員進入專間時,應更換專用工作衣帽并佩戴口罩,操作前應嚴格進行雙手清洗消毒,操作中應適時消毒。不得穿戴專間工作衣帽從事與專間內操作無關的工作。
(5)不得將私人物品帶入食品處理區。
(6)不得在食品處理區內吸煙、飲食或從事其他可能污染食品的行為。
(7)進入食品處理區的非操作人員,應符合現場操作人員衛生要求。
餐
8飲服務單位食品留樣有哪些要求?
答:(1)學校食堂(含托幼機構食堂)、建筑工地食堂、集體用餐配送單位、中央廚房,重大活動餐飲服務和超過100人的一次性聚餐,每餐次的食品成品應留樣。
(2)留樣食品應按品種分別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閉專用容器內,放置在專用冷藏(0~10℃)設施中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留樣量不少于100g,并記錄留樣食品名稱、留樣量、留樣時間、留樣人員、審核人員等。
9餐廚廢棄物設施有哪些要求?
答:(1)餐廚垃圾桶應密閉有蓋;
(2)專間內的垃圾桶應為非手動開啟式;
(3)廢棄油桶應用標有“廢棄油脂專用”字樣。
10餐飲服務單位餐廚廢棄物管理有何要求?
答:(1)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管理制度,將餐廚廢棄物分類放置,做到日產日清。
(2)餐廚廢棄物應由經相關部門許可或備案的餐廚廢棄物收運、處置單位或個人處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與處置單位或個人簽訂合同,并索取其經營資質證明文件復印件。
(3)餐飲服務提供者應建立餐廚廢棄物處置臺賬,詳細記錄餐廚廢棄物的種類、數量、去向、用途等情況,定期向監管部門報告。
11哪些食品是《食品安全法》規定禁止生產經營的?
答:(1)用非食品原料生產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劑以外的化學物質和其他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為原料生產的食品。
(2)致病性微生物,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污染物質以及其他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含量超過食品安全標準限量的食品。
(3)用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生產的食品。
(4)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食品。
(5)營養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專供嬰幼兒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輔食品。
(6)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摻假摻雜或者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
(7)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獸、水產動物肉類及其制品。
(8)未按規定進行檢疫或者檢疫不合格的肉類,或者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肉類制品。
(9)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的食品。
(10)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
(11)無標簽的預包裝食品。
(12)國家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產經營的食品。
(13)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
12食品生產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履行哪些義務?
答:食品經營者采購食品,應當查驗供貨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食品經營企業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如實記錄食品名稱、規格、數量、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食品進貨查驗記錄應當真實,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13食品的貯存有哪些要求?
答:(1)食品、原料貯存、運輸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無過期或霉變食品,與地面、墻壁距離10厘米以上,便于通風。
(2)成品貯存于達到產品要求保存條件的成品庫,按品種、批次分類存放。
14散裝食品銷售及貯存的要求是?
答:食品經營者銷售及貯存散裝食品,應當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或者生產批號、保質期以及生產經營者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內容。
15食品經營者提供的餐飲具有何要求?
答: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后應當洗凈,保持清潔,并做好消毒記錄。
16食品經營者在日常經營活動中對設備設施管理有何要求?
答: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17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哪些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答:食品生產企業必須具備進貨查驗記錄、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檢驗記錄、食品安全自查、從業人員健康管理、不安全食品召回、食品安全事故處置等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18食品生產企業出廠檢驗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具備與所生產產品相適應的檢測能力,儀器、設備、試劑能滿足需要。檢驗原始記錄齊全,有逐批次出廠檢驗報告。
19加工食品的基本工藝布局要求是什么?
答:生產加工場所明確各功能分區,要按照原料進入、原料加工、半成品加工、成品包裝等流程合理布局,處理流程應為生進熟出的單一流向,生熟嚴格分開,不存在交叉污染。
20“四害”是指什么?
答:老鼠、蒼蠅、蚊子、蟑螂。
21食品加工經營場所防塵、防鼠、防蟲設施有哪些要求?
答:與外界相通處應設易于拆洗且不生銹的防蠅紗網或設置空氣幕;門應能自動關閉,下端裝有金屬防鼠板;排水溝必須安裝網眼孔徑小于6mm的金屬隔或網罩。
22食品烹飪及熟食品的保存有哪些要求?
答: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應燒熟煮透,其加工時食品中心溫度應不低于70℃。在烹飪后至食用超過2小時的食品應當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條件下存放。常溫存放超過2小時的熟食品,再次利用前應確認食品未變質并充分加熱。
23從業人員工作服管理有哪些要求?
答:(1)工作服(包括衣、帽、口罩)宜用白色或淺色布料制作,專間工作服宜從顏色或式樣上予以區分。
(2)工作服應定期更換,保持清潔。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操作人員的工作服應每天更換。
(3)從業人員上衛生間前應在食品處理區內脫去工作服。
(4)待清洗的工作服應遠離食品處理區。
(5)每名從業人員不得少于2套工作服。
24從業人員培訓有哪些要求?
答:(1)從業人員(包括新參加和臨時參加工作的人員)應參加食品安全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
(2)從業人員應按照培訓計劃和要求參加培訓。
(3)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原則上每年應接受不少于40小時的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集中培訓。
“粉絲能燃燒”、“橡膠面條”、“塑料紫菜”……每隔一段時間,關于食品行業的謠言就會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和各種論壇里大肆傳播。目前,食藥監總局與國家網信辦、農業部、質檢總局聯合新華網成立了“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多次舉辦辟謠活動,及時發布辟謠及科普信息。
《報告》顯示,六成多消費者對新的《食品安全法》知之甚少;很多消費者對新《食品安全法》能否落到實處持懷疑態度;92.89%的消費者通常會在超市等大型購物場所購買食品,占比最高。
王女士說,她了解到食品添加劑“焦糖色”的使用范圍不包括醬鹵肉制品。
據葉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人介紹,在10月9日的監督檢查中,監管人員抽樣發現位于新文化路的這家大型超市銷售的調味面制品……
新修訂的堪稱史上最嚴厲的《食品安全法》10月1日起正式實施。新法中除了強調監管者的責任外,還加重了生產者、經營者的責任,同時加大了賠償的力度,這對于保護消費者權益具有重大意義。新法都有哪些新規對咱們老百姓有好處呢?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了解新法吧!
10月1日,“史上最嚴”的新食品安全法將正式施行,新法中要求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臺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
日前,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近5年的食品安全法首次被修改完善。新修訂的法律共10章154條,與現行法律的10章104條相比,修改內容較多。
4月24日下午15時許,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規定禁止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茶葉和中草藥材等國家規定的農作物。
昨日,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進行三審。三審稿中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動劇毒、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
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擬規定生產經營轉基因食品應進行標示。
昨日,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提交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進行三審。三審稿中指出,國家鼓勵和支持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動劇毒、高毒農藥替代產品的研發和應用,加快淘汰劇毒、高毒農藥。
“我們做了認真的調查,《食品安全法》實施以來全國30余省份由省級人大立法的不超過8家,加上搞規章的省份不超過15個。“修改《食品安全法》,核心要從整體來思考我們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是不是有重大的缺失,其基本理念和制度構架、制度是不是有大的問題。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改革深水區,社會轉型的關鍵期,解決諸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須法治思維。業內人士表示,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結合國外先進的食品安全法例,全面采納了國際通行的食品安全監管的風險分析機制。
當前,我國進入全面改革深水區,社會轉型的關鍵期,解決諸多的社會矛盾和問題須法治思維。業內人士表示,修訂后的食品安全法結合國外先進的食品安全法例,全面采納了國際通行的食品安全監管的風險分析機制。
此案目前已經進入處罰階段,行政處罰、刑事處罰程序都已經啟動。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讓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監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