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快速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肉類的生存和消費市場都處在增長的態勢,肉類消費逐步走向供不應求的局面,貿易市場也日益增長。同時,肉類生產和消費的不斷增長也對資源和環境提出了挑戰,與之相關的水、飼料、土地等資源問題和毀林、氣候變化和污染等環境和社會議題也成為了行業的熱點議題。如何尋找適合中國國情的肉類可持續發展路徑,對行業內外相關利益方來說都是一個重要的議題。由此,結合中國國際肉類產業周商之橋暨中國(無錫)國際肉類貿易發展大會,5月14日下午由中國肉類協會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共同舉辦中國肉類可持續與綠色貿易發展研討會,旨在與來自國內外的政府機構、協會組織、企業、科研機構等就此議題共同進行探討,尋求中國肉類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共同推進穩定、持續以及肉類生產消費與環境和資源的永續發展。
中國肉類協會和貴州大學聯合舉辦的“2017肉類食品安全與加工技術研討會暨研究生學術論壇”將于7月28-30日在貴州貴陽召開。
10月13日上午,河南省肉類協會貿易分會成立大會在鄭州召開,來自全省各地的行業代表共200余人參加了本次大會。
6月27日,農業部聯合中國肉類協會在北京召開2017年上半年生豬屠宰行業發展形勢會商會。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讓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監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