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進入今年的頭伏,“溫度高、濕度大”是“伏天”的一大特征。那么,為期四十天的“伏天”里,如何保證飲食安全呢?日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6年第10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組織有關專家解讀“伏天”飲食安全。
微生物作用。“伏天”氣候條件非常適宜各種微生物的生長。其中,細菌、霉菌、酵母菌等的生長繁殖是導致食物腐敗變質的主要原因,應引起特別重視。微生物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破壞食物的營養成分,降低食物的營養價值,還會將這些營養成分代謝為胺類、酮酸類、硫脲類等小分子刺激性氣味物質,使食品產生不良氣味。而單增李斯特菌、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的生長代謝則可能會引發食源性疾病。
自身酶解作用。食物成分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可能發生化學變化。動植物為自身生長的需要,本身就存在著豐富的酶類,易發生自身酶解作用。動物宰后細胞會發生無氧酵解,隨著氣溫升高,酶活性也相對提高,酶解速度加快。酶解作用產生的小分子肽類、游離氨基酸等物質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容易導致食品變質。
氧化反應。魚、肉、藻類、果蔬等食物中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酚類、黃酮、花青素等物質,不僅為食物提供了獨特的風味和口感,還具有良好的營養價值和生理功能。但是這些物質在溫度較高時,易發生酶促或非酶促的氧化及降解反應,引起富含脂肪的食品酸敗并伴隨產生刺激性或酸敗臭味。
環境因素。夏季蚊蟲和蒼蠅滋生,其攜帶的致病菌與食物接觸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如果消費者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也容易導致食源性疾病發生。
為做好“伏天”飲食安全,專家提出如下建議:
食品生產者應從全產業鏈保障食品的安全生產
“伏天”期間,食品生產者應特別注意生產過程各環節的控制。組織員工培訓,提高員工食品安全防范意識。在進行食品加工操作前應穿戴干凈的工作服、口罩、手套等。生產過程中應注意生熟分開,及時處理已腐敗變質的食品和廢棄物(如魚內臟、魚皮等),防止交叉污染。做好衛生消毒工作,定時對生產車間進行清潔,對與食品接觸的餐具進行消毒,并做好記錄。做好原料和成品的進出庫記錄,分揀和出廠檢驗工作,保障消費者權益和食品安全。
監管部門應做好高溫天氣下食品安全的監管工作
加強對易腐食品冷鏈儲運環節的監管,加大對市場上流通食品微生物指標的抽查力度。嚴格查處操作不規范的食品生產經營單位。
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力度。組織科普講座,向消費者、食品生產者和從業者傳播有針對性的食品安全知識,提高其食品安全防范意識。
消費者應注意“伏天”食物的選擇和保存
在盡可能保證原料新鮮的前提下,應及時做好食物的清洗、烹飪和低溫保藏,這是“伏天”預防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要通過正規渠道選購食品,看清食品的品牌、生產廠家、生產日期、生產批號等內容,盡量不購買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對生鮮食品可以通過看、聞、觸等感官方法挑選。要索取、保管好購物發票,一旦食品發生質量安全問題,可以及時維權。
購買食材后應清洗干凈,并盡快燒熟食用,對一次吃不完的食物及時放到冰箱冷藏或冷凍,再食用時應徹底加熱。但需注意的是,放在冷藏室的水產品或肉制品保質期一般為2~4天。
水產品屬于夏季容易發生變質引發食物中毒的高危食品,購買后要及時食用或冷藏,蒸煮時需要加熱至100℃并持續10分鐘以上,水產品燒熟至食用放置的時間不要超過2小時,盡量不要生食。
在外就餐時應挑選衛生環境良好的餐廳,減少或避免在路邊流動攤點用餐。如發現食物有異味,應及時向餐廳服務員反映。要注意保存好相應票據,發生食物中毒要及時就醫,并撥打12331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投訴。
昨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官方微信發布消費提示。近期,部分南方海域發生赤潮。赤潮生物第一優勢種為鏈狀亞歷山大藻,該藻種可產生麻痹性貝毒。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國家食藥監總局近日會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品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把中小學校和幼兒園食堂食品經營許可準入關。
11月2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監管二司副司長范學慧,食品安全監管司三處處長王柏琴等調研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酒類、焙烤食品、糧食及糧食制品、調味品、蜂產品和炒貨食品及堅果制品等7類食品678批次樣品,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672批次,不合格樣品6批次。
名單顯示,雛鷹農牧集團鄭州商貿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檢出禁用獸藥氯霉素;河南省許昌鑫匯肉類聯合加工有限公司生產的帶皮腿肉、河南省濟源市軹城鎮孫六虎屠宰場生產的白條雞檢出禁用獸藥氯霉素;四川省成都市伍田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檢出恩諾沙星殘留超限量。
抽檢項目包括重金屬、生物毒素、食品添加劑、微生物、品質指標等37個指標,共抽檢191家企業的868批次產品。抽檢結果顯示,大部分產品均合格,只有呼倫貝爾海乳乳業有限責任公司所生產的“海乳”牌奶油菌落總數超標。合格率達99%。
記者日前從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獲悉,由國家食藥監總局聯合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等單位,指導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走近科學》欄目拍攝的4期宣傳周特別節目將在16日至19日每晚20時30分播出。
原標題:食藥監總局不準生產標注“特供”字樣白酒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管,督促企業切實保障白酒質量安全。
原標題:食藥監總局不準生產標注“特供”字樣白酒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白酒質量安全監管,督促企業切實保障白酒質量安全。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讓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監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