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國概況
美利堅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簡稱美國,是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和關島等眾多海外領土組成的聯邦共和立憲制國家。美國是第一大農業國,具備農業生產的優良條件:世界第四大河密西西比河縱貫南北,平原面積占國土面積的近一半,耕地面積占世界的十分之一;緯度適中,國土遼闊,三面臨海(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臨墨西哥灣),氣候類型齊全;經濟發達,農業生產技術先進;交通發達;農作物品種優良等。美國的小麥、大豆、玉米、棉花、煙草、肉蛋奶產量均名列前茅,其中小麥產量占世界的近十分之一;大豆和玉米均占40%左右。美國經濟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生產技術領先,部門結構完整;經濟總量長期居世界首位,人均GDP高達近5萬美元,居人口5000萬(含)以上國家首位。美國是牛肉產業大國,據USDA數據庫,2015年,美國肉牛存欄量為8914.3萬頭(世界第四位),牛肉總產量為1078.7萬噸(世界第一位),進口量為153.0萬噸(世界第一位),初始存儲量為26.8萬噸,總共可利用量為1258.5萬噸。2015年,美國牛肉出口量為102.8萬噸,途經美國大陸的(shipments to U.S. territories)數量為4.7萬噸,年末存儲量為31.0萬噸。可利用的總胴
體量為1120.0萬噸,零售量為784.0萬噸(胴體的0.70),凈肉量(胴體的0.669)為749萬噸。折合到每個人的胴體消費量為35千克,零售量為24千克,凈肉量為23千克。
美國雖然是牛肉生產大國,但同時也是牛肉進口大國,其進口牛肉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墨西哥等盛產脂肪含量較低的牛肉國家,這類牛肉進入美國后一般用作餐飲原料,如加工成牛肉餅、牛肉餡等。美國自產的牛肉有95%以上為谷飼牛肉,品質等級在Select以上的占90%以上,其牛肉出口量自2003年因瘋牛病而大幅降低后,近些年數量逐漸恢復,其主要出口國為日本、韓國等喜好花紋牛肉的國家。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牛肉也在2003年因瘋牛病而停止,今年6月份中國重新對美國牛肉開放關口。為了能夠深入了解美國牛肉的生產和消費情況及美國牛肉行業對牛肉出口至中國的態度和應對策略。應美國查維斯集團(Jarvis Products Corporation)副總裁約翰·朗(John Long)的盛情邀請,由中國肉類協會牛羊分會組織來自中國肉類協會、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專家及優秀企業代表等一行16人2017年9月14-23日出訪美國。
二、美國考察的主要對象
本次出訪主要目的是與美國農業部、北美肉類協會、美國大型肉牛飼養、加工企業進行對話、研討與交流,深入了解美國肉牛產業發展經驗及趨勢、牛肉產品消費指導及發展趨勢、美國肉類進出口貿易情況等,從宏觀方面對美國牛肉產業進行把握。重點探訪美國牛肉生產鏈條的各企事業單位對美國牛肉重新進入中國市場這一現狀的態度和應對。
北美肉類協會 團組人員前往位于華盛頓的北美肉類協會(NAMI)辦公總部與北美肉類協會相關人員會面。
中國肉類協會考察團 山東農業大學 張一敏
北美肉類協會團組人員國際部副部長比爾·維斯曼對NAMI進行了簡要介紹,該協會代表北美95%的紅肉企業、70%的禽肉企業、400余包裝商及200余家肉品設備生產商。此外,協會還擁有眾多協作機構,主要涵蓋了高校及研究機構,負責教育、培訓、公眾營養的宣傳與培訓;以及別國(丹麥、巴西、意大利、日本)的皮毛、罐頭、熱狗等行業協會。該協會與我國肉類協會、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國家質檢委員會、國家質檢總局、中國農業大學等均有持久的合作關系。
行業協會對美國肉牛行業以及政府具有重要作用,肉類協會在美國市場監管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也是美“大市場、小政府”體制在市場監管模式上的表現。該協會在協調供求、行業準入、行業標準制定、行業競爭秩序維護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泰森肉業(Tyson Meat)、嘉吉(Cargill)、國際牛肉(National Beef)、查維斯集團(Jarvis Products Corporation)等大型肉類生產企業分別委派代表參加了此次會議,介紹了各大企業的具體生產加工情況、可追溯系統的建立、養殖及加工成本等信息。
在雙方交流期間,對各自產業模式、行業監管、發展契機、問題與對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美方對我國瘦肉精管控、可追溯、消費喜好、市場習慣等問題顯示出極大的興趣,我方則對美方產業模式、行業協會、養殖與屠宰成本、貿易情況、規模化程度、分級分割標準有了深入的了解,此次交流使雙方加深了彼此的了解,為進一步擴展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美國農業部
美國農業部(USDA),分別會見了美國農業部負責對外貿易及政策咨詢的副部長杰森·哈費麥斯特和食品安全監督服務局(FSIS)局長卡門·羅登伯格。杰森·哈費麥斯特部長介紹了美國肉類進出口貿易情況、牛業發展趨勢及投資機會,認為中國經濟的騰飛、中國主席的訪美均為美國出口肉類提供了強烈的信號,同時美國內部生產企業也對美國牛肉出口中國發出了強烈的呼聲,因此在此背景下中美肉類企業的生產與技術合作前景十分樂觀,深信中美兩國政治、商業的積極必將推動技術與信息的共享、貿易的增加。
與FSIS相關人員的會面中,卡門·羅登伯格對FSIS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該組織主要負責并行使美國的食品安全責任,推廣國家健康計劃、實現檢測手段的系統化與現代化,并在生產上進行推廣、制定和實施規范與文件,為中小企業提供指導等。在與FSIS的交流中,進一步了解了美國食品安全控制與管理體系。
3. 內布拉斯加農業廳
訪問期間,團組赴美國主要牛肉及糧食生產大州——內布拉斯加州進行考察,在首府林肯市州議會大樓,與農業廳廳長格雷格·伊巴克進行了交流。格雷格·伊巴克介紹了內布拉斯加牛肉在全美牛肉市場供給的領導地位,該州牛肉存欄量是其人口的4倍,主要以育肥牛為主,牛肉產量為70億磅。
該州是全美育肥、屠宰的中心地帶,每年肉牛的流動為400至500萬頭,該州在肉牛生產全產業鏈的各環節中(如飼料玉米的種植、存欄量、育肥量及加工量)均處于第一的地位。由于具有生產玉米的優勢,在飼料中玉米大量使用,根據美國USDA分級標準,該州生產的牛肉在CHOICE及PRIME級別的牛肉占總產量的60-75%。該州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進行肉牛飼養,一般在春、夏、秋進行放養,冬季到第二年2月進行圍欄飼養。由于該州水資源缺乏,大量科技手段用于灌溉技術的研究。團組還應邀參觀了內布拉斯加州大學林肯分校,與動物科技學院的史蒂夫·瓊斯、克里斯·考爾金斯、約什·戴維斯、蓋倫·埃里克森教授進行了深入交流。史蒂夫·瓊斯教授介紹了美國肉牛產業發展經驗及趨勢,并在史蒂夫·瓊斯教授的安排下參觀了動物科技學院屠宰與加工實驗室,該實驗室具有整套分割與包裝生產線,教授以牛的一整條胴體為試驗材料,為團組人員現場講解了牛肉的分割與分級。
4. 訪問考察了多家大型肉牛育肥、屠宰大型加工企業
團組人員還前往赫布阿伯斯養殖場、JBS肉牛屠宰廠、大奧馬哈牛排加工廠、查維斯集團客戶服務部。
赫布阿伯斯養殖場存欄量2萬頭,該育肥場采用先進的飼養技術,借助內布拉斯加州得天獨厚的玉米飼料優勢,發展規模化養殖,極大降低了養殖成本,同時大力發展循環農業,利用先進科技節能減排,每年出欄量4.4萬頭,然而整個牛場工作人員僅為18人,其規模效益可見一斑。JBS和大奧馬哈牛排加工廠是美國大型肉牛屠宰及加工廠,JBS凱勒工廠每天屠宰量為1800頭(屬于美國中小型屠宰廠),應用了真空吸塵、柵欄減菌、濕法成熟等多項先進的微生物防控及品質控制技術。大奧馬哈牛排加工廠位于美國玉米種植中心帶,廠區面積4萬平方米,每天屠宰肉牛2200至2500頭,牛排產量十萬磅/天。USDA分級員常駐該廠進行分級,目前可供給中國市場的牛肉量為500頭/兩周。得益于良好的微生物控制措施,該企業冷鮮肉保質期達到100天。第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牛肉正是來自大奧馬哈牛排加工廠。大奧馬哈首批輸華牛肉裝車儀式于2017年6月14日舉行,州長彼得·里基茨到現場慶賀。目前該企業在中國急切尋找分銷商及貿易合作伙伴,并致力于中國消費市場的調研,希望能夠在中國開放牛肉市場后以最短的時間了解中國市場的需求,并生產出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團組人員還訪問了查維斯集團客戶服務總部。副總裁約翰·朗介紹了查維斯集團的概況,并展示了真空吸塵、擊暈、劈半、噴淋等最新的產品及設備。
5. 美國多家肉品零售及分銷機構調研,明確了美國牛肉消費水平及牛肉分銷、流通方式團組前往福爾斯教堂農貿市場、長城超市、威格曼超市、沃爾瑪超市等大型商超,實地對美國在售的牛排及肉制品的種類、等級、價格、消費人群進行了走訪,了解了美國牛肉消費終端市場概況。商超中,產品多以托盤包裝或真空包裝的形式陳列。其中大奧馬哈牛肉專賣店利用了真空貼體包裝,2-6塊牛肉包裝成盒,這種形式的牛肉價格昂貴, 一盒1.25kg的西冷牛排260美元,折合成人民幣為1700多元;B.I.G牛肉專賣店,建立于1969年,主打產品為認證的安格斯牛肉,真空包裝的眼肉價格為14.69美元/磅, 折合人民幣約為215元/kg。
三、美國牛肉業概況
1. 肉牛存欄及牛肉貿易情況
(1)肉牛存欄量:
2016年全球肉牛存欄量為98852.7萬頭,其中存欄量最大的國家為印度30260萬頭,占全球總存欄量的31%,巴西居第二位存欄量為21918萬頭,占比22%,中國位居第三存欄量為10027.5萬頭,占比10%,美國、歐盟分居第四、五位,分別為9191.8萬頭和8915.2萬頭。位居前五位的國家總存欄量占比達70%以上。圖1. 2016年世界肉牛存欄量分布情況及美國肉牛存欄情況(USDA,MLA)
(2)牛肉產量(胴體重)
2016年全球牛肉產量為6044.3萬噸,其中美國產量(牛肉與小牛肉)最高,為1150.7萬噸,占全球總產量的19%,巴西、歐盟分居第二、三位,產量為926.4萬噸和788.1萬噸,中國、印度占比分別為12%及7%,澳大利亞與阿根廷的產量僅為全球牛肉產量的4%。美國存欄量并不是最多的國家,但是產量卻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存欄量最大,但是產量僅居世界第五位。圖2. 2016年世界牛肉產量分布及美國牛肉產量情況(USDA)
(3)牛肉消費量
2016年全球牛肉消費量為5871.4萬噸,美國為第一消費大國,全年消費1167.8萬噸,占全球總量的20%。我國牛肉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二,為776.5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3%。其次為巴西、歐盟、阿根廷、印度、墨西哥、俄羅斯、巴基斯坦、土耳其、日本等。
2016年全球牛肉進口量為769.1萬噸,美國為第一大進口國,進口量為136.7萬噸,占全球總進口量的18%,我國為第二大進口國,進口量為81.8萬噸,占比11%。日本、俄羅斯、韓國,占比分別為9%、7%和7%,其次為香港、歐盟、智利、埃及、加拿大、墨西哥等國(地區)。
(5)牛肉出口量
2016年全球牛肉出口量為942.2萬噸,肉牛存欄量最大的國家印度為牛肉最大出口國,出口量為176.4萬噸,占全球總出口量的19%;其次為巴西,出口量169.8萬噸,占比18%,與其較高的肉牛存欄量和牛肉產量相呼應;澳大利亞雖然僅有3%的全球存欄量,4%的全球牛肉產量,卻是全球第三位的牛肉出口大國,出口量達148萬噸,占比16%。美國作為第一大牛肉產量國,第一大牛肉消費國和第一大進口國,其出口量也占據世界牛肉總出口量的12%,位居第四位,出口量為115.9萬噸。
2. 美國牛肉生產體系概括
美國是牛肉生產大國,也是肉牛業發達的國家。美國地廣人稀,可利用面積超過我國,而其人口只有我國的五分之一左右。有大量土地用于維持牧草和飼料生產,肉牛生產可以在廣闊的草原進行。肉牛生產遍布整個美國,但美國牛肉大多產自美國西部牧場。肉牛生產機械化程度高,大型飼草收割機械、飼料加工機械、送料機械、耕作機械一應俱全。美國建立了完整且運行規范的肉牛養殖和生產體系,即種牛場-帶犢母牛繁育場-架子牛飼養場-育肥場-屠宰加工場。
(1)種牛育種體系(Seedstock breeding system)
種牛場負責向帶犢母牛繁育場提供優質種公牛,育種方式主要以本交為主(占95%以上),1頭公牛可配20-25頭母牛,每年進行兩季配種,繁殖率一般能達到85%。美國種牛場繁育的肉牛品種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英國品種,如安格斯、海福特、紅安格斯和短角牛;第二類是以婆羅門為基礎培育的品種,如婆羅安格斯、肉牛王、婆羅門牛;第三類就是歐洲大陸品種,如夏洛萊、西門塔爾、利木贊、德國黃牛。
(2)母牛-犢牛培育體系(Cow-calf pasture system)
該體系對母牛和犢牛進行專門的養殖,主要由粗放型的小牧場和適度規模的集約化牧場構成。在美國,養殖規模為100頭以下的小型牧場約占90%,其中50頭以下的牧場占到75%以上,這些小型牧場飼養了全美50%的母牛,其余10%的大型牧場飼養了全美50%的母牛。該階段母牛的營養需求主要來自草地,只有在寒冷地區的冬季才會給予適當補飼,補飼的飼料一般為玉米和干草,補飼時間大約為90天。犢牛隨母牛在草場放牧,通常在7個月斷奶,體
重為270千克時出售。養殖場每年出欄犢牛的比例占80%,淘汰的成年牛比例占20%。出欄的犢牛80%出售給架子牛飼養場,20%留作后備母牛飼養。
(3)架子牛飼養體系(Yearling-stock pasture system)
架子牛飼養場一般在冬季或夏季收購斷奶犢牛,然后將其放到草場上飼養4-5個月,直至其年齡達到1周歲,體重達到270-405公斤后,出售到育肥牧場。該階段主要是過渡性飼養,以骨骼和內臟的發育為主,飼養較為粗放,主要采食粗飼料,適當補飼一些小麥、黑麥草和作物秸稈。該階段犢牛的日增重在227-1360克。
(4)育肥體系(Feedlot system)
完成了架子牛飼養階段的牛或1周歲的公牛在育肥牧場進行宰前集中飼養,美國大約有16000個大型的育肥場,均采用機械化飼喂,采用開放式場地,用圍欄圍成小圈,進行散養。育肥飼料采用全價飼料配方,以玉米為主,占到精飼料的75%以上,同時搭配一些豆粕和棉籽。日糧中精粗飼料比例為80 20。一般育肥期為100天左右,一般在16-18個月出欄,出欄體重為450-540公斤,每頭牛價格在1000-1200美元之間,屠宰率約為65%,利潤為300-500美元。
3. 美國肉牛屠宰加工模式
2015年,美國的肉牛及小牛的屠宰量為2880萬頭,比2014年降低5個百分點。聯邦政府監察的覆蓋面達98.4%。肉牛宰殺的平均活重為617kg,比2014年增長13.62kg。其中閹牛占屠宰量的54.2%,小母牛為26.0%,奶牛10.3%,其他奶牛7.9%,公牛1.6%。小牛宰殺量為45.26萬頭,比2014年低于20%。平均活重為140.74kg。
美國由少數企業控制著絕大部分的屠宰量,2015年全美有641個屠宰廠(至少屠宰一頭),其中13家屠宰企業年屠宰量均達100萬頭以上,宰殺量為1621.28萬頭,占總量的57%。0.5%的牛由小型屠宰場加工(小于999頭),主要為方圓100公里內的用戶提供新鮮牛肉,這類屠宰廠在美國占據很大比例,為73.3%。美國市場上牛肉的消費形式主要還是冷鮮肉,部分帶骨肉和調理肉。冷鮮肉是美國最主要的牛肉產品,占全部產品的80%左右,其余20%為調理和速凍肉制品。主要是部位分割肉,如里脊、西冷、眼肉、膝圓、米龍等部位肉修割或去皮去筋膜后分割真空包裝、托盤包裝或真空貼體包裝后上市;還有帶骨牛肉,如將肋排、脊肋排、帶骨腿肉等,加工成小塊烤排,可以直接烹調;以及肉餡產品,是將瘦肉和碎肥按一定比例混合絞成肉餡,托盤包裝后上市。此外,美國市場還有一部分調理肉,也稱為enhanced beef steak由部位肉經過鹽水注射、腌制等工藝加工而成,可直接進行烹調,其中水的注水量不得超過10%。
四、美國牛肉進口對我國牛肉產業的影響
1. 滿足消費數量的需求
雖然我國是牛肉生產大國,但是我國人口基數大,加之近年來人們生活消費水平的提高,對牛肉的消費量也逐年增大,2016年的消費缺口已達到77.3萬噸,近十年缺口估計能達到200萬噸。未來幾年我國牛肉的自產量仍無法滿足我國人們的消費量,中國的牛肉整體來說還屬于供應短缺的狀態。目前一個美國人的年均牛肉消耗量是35千克,而中國平均僅為5千克。因此,引入國外的牛肉,從滿足我國牛肉消費者的消費需求這一角度考慮利大于弊。
此外,價格因素,目前我國牛肉的價格已由2012年的41.38元/公斤升至2016年的62.86元/公斤,今年5月上旬我國牛(腿)肉的價格為每千克66.96元,每500克超過33元。美國牛肉的引入,豐富了市場,牛肉不再那么緊俏,能夠從一定程度上緩解牛肉價格的持續上升。
2. 進口商之間的平衡
中國一直是世界幾大牛肉出口國緊盯的目標,而且競爭激烈。巴西和澳大利亞是目前中國進口牛肉的兩個最大來源國。澳大利亞出口至中國的牛肉在2015年曾達到峰值,年交易額達到10億澳元。不過此后由于干旱問題,澳大利亞政府限制了養牛數量造成供應下滑,加上當地牛肉價格上漲,限制了對中國的出口數量。2016年澳大利亞對中國牛肉出口驟降至6.7億澳元,下滑幅度達到40%。正是借助這一機會,去年巴西對中國的牛肉出口份額上升至第一。但是巴西牛肉也好景不長,今年早些時候,巴西警方調查發現當地多家企業存在售賣過期變質肉類食品的違法行為。包括在生產過程中給過期變質的肉添加化學物質,掩蓋變質的氣味和色澤。另外還存在給牛肉注水增重、以廉價雞肉冒充牛肉等問題,部分產品流向了海外市場。為此,今年3月份中國商務部表示,作為巴西肉類最大的進口國,中國對巴西肉類出現質量問題表示高度關切,中國已臨時采取措施暫停進口巴西牛肉。在這種形勢下,美國牛肉進來,中國牛肉市場的格局會打破,之前雙雄爭霸局面將會變成三國演義。牛肉進口商之間的競爭慢慢會達到進口數量及牛肉價格的相互牽制、平衡的局面,對于我國牛肉市場的多樣性、穩定性的保持也是有利的一面。
3. 中國牛肉生產企業壓力大增
我國肉牛屠宰行業本身就是一個薄利產業,國外牛肉進入中國市場,我國牛肉生產企業會有很大的壓力。我國肉牛飼喂的規模化程度較低、飼料價格較高,導致生產成本較高;此外,我國肉牛存欄量有限,很多屠宰企業的牛源問題和長距離的運輸成本和運輸應激問題一直是困擾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牛肉價格降下來,很多小型屠宰企業很可能會吃不消,甚至有消失的可能。
五、面對進口牛肉我國牛肉企業的應對策略
1. 明確國外牛肉不會大量涌現,端正心態,積極應對
中國牛肉市場近幾年已經迎來了好幾個世界級牛肉大國的進口高潮,無論澳大利亞還是巴西牛肉,都沒對中國牛肉產業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所以美國牛肉的到來也沒那么可怕。美國、巴西均是牛肉生產大國,但是我們同時需要了解美國和巴西均是牛肉消費大國,兩國可供出口的牛肉數量十分有限,同時兩國多年來已經有比較穩定的出口國家,如美國出口至日本和韓國的數量約為39萬噸和21.3萬噸。澳大利亞生產量雖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其人口數量較少消費量低,所以可供出口的數量較大。但是日本和韓國也是澳大利亞牛肉出口的重要國家,2016年出口至日本的牛肉為26.4萬噸、美國為24.2萬噸、韓國為18萬噸。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可勻給中國牛肉的市場份額均會比較有限。
此外,我國對美國進口牛肉有嚴格要求。其中最主要的幾點為:牛齡要求30個月齡以下;輸華牛肉的牛需有完善的記錄,可以保證追溯到牛只的出生農場,禁止包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及其他生長激素化合物的牛肉及相關產品。目前,在美國,可追溯的牛只及不使用萊克多巴胺的牛只數量非常少,二者需要增加肉牛的養殖成本。所以,現在能夠出口至中國的數量十分有限,截止到2017年10月26日,今年從美國出口至中國的牛肉(Fresh, Chilled or Frozen Muscle Cuts of Beef)數量僅為943噸,訂單數為442噸。
2. 優質“冷鮮牛肉”是一個突破口
冷鮮肉將是中國牛肉與國外凍牛肉競爭的最大優勢。受到運輸周期和距離的影響,目前我國進口的牛肉絕大多數都是凍肉,比例占據95%以上。因此“冷鮮肉”是中國牛肉的可靠出路。冷鮮肉無論從營養價值還是口感上都優于凍肉,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冷鮮肉的需求會越來越大,目前在中國人食用量最大的豬肉領域,已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冷鮮肉,預計未來冷鮮牛肉的市場也會越來越大。
澳洲生產的牛肉,走海運最快需要四十多天進入市場,美國牛肉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經過長時間放置的冷鮮牛肉,其品質會打折扣,肉色穩定性差一些,已經有分銷廠家發現經過較長時間運輸的大塊的澳洲冷鮮牛肉,進入中國市場后進行分切,再進行氣調包裝時其肉色保質期較于國內的牛肉要短。
因此,從包裝形式和冷鏈運輸兩方面保證我國冷鮮牛肉的生產、供應,讓消費者食用新鮮、優質的自產冷鮮牛肉將是我國本土牛肉生產企業崛起的突破口。
3. 合理利用進口肉
進口牛肉一般都是凍肉,進入中國市場后很大一部分是作為餐飲加工原料來售賣。另外,相關企業也可以利用其低廉的價格加工成多種牛肉制品,如牛肉干、調理牛排、牛肉丸、醬牛肉等傳統和新型牛肉產品。所以單純的牛肉制品加工企業和配套有牛肉制品生產車間的牛肉生產企業,通過降低原料肉成本,可以產生一定的利潤空間。
4. 規模化養殖、規模化屠宰、降低生產成本
美國的規模化飼養、規模化屠宰,減少了牛均成本。目前國內的肉牛大多數還是散養在農戶家中,每戶幾頭牛的飼養方式大大提升了飼養成本。而在國外養牛發達國家的牧場中,上千頭牛只需幾個人管理的模式非常普遍,美國甚至有28人養25萬頭牛的規模化牧場,成本自然降低。因此,未來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中國養牛業的主要形態,但這其中涉及土地流轉等很多現實問題。
除了規模化飼養降低成本外,飼料成本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美國的玉米也是施行規模化種植,種植成本約每噸折合人民幣800元,而中國玉米種植大部分還是散戶種植,成本可能是美國的3倍。
此外,我國的肉牛屠宰企業較多,中小型企業遍布全國各地,而大規模的屠宰企業不僅數量較少,而且生產效率有限,很少企業能夠滿負荷生產,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屠宰成本的升高。
因此,從飼料的規模化種植、肉牛的規模化養殖及肉牛的規模化屠宰方面來考慮去降低牛肉生產過程的成本,一方面要加大肉牛養殖的規模化,另一方面要打通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到肉牛養殖再到后端牛肉加工、銷售的整條產業鏈,有效降低全過程的成本,才能與養牛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抗衡。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我國全面實現養牛產業化是個漫長道路,無法一蹴而就。“養牛規模不可能一下就快速漲上來,所以增大牛肉進口是必要的補充。”
據美國《華盛頓觀察家報》報道,就是否要“取締”原有的“請愿網”一事,特朗普政府此前已“糾結”數月之久。
據報道,美國國防部發言人奧喬亞通過電子郵件回復,承認國防部曾展開屬高度機密的“先進飛行威脅辨識計劃”,并于2012年結束。
據官員透露,槍手也是同校學生,此人行兇后也命喪現場,尚不清楚其作案動機。
美媒稱,美國和中國經濟學家的新研究顯示,美國學生在眾多全球成績排名中表現平平,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他們不夠努力,而不是缺乏天賦。
稅改法案有數百頁之厚,內容宏大繁復,分析機構和專家短時間內均難斷言美國稅改是否會立刻導致國際金融和產業資本流動的巨變,認為應避免得出過于簡單化的結論。
眾所周知,當今世界現代國家的政黨制度,最常用的分類方式是根據政黨的數量,分為一黨制、兩黨制和多黨制,有時還將無黨制、一黨優勢制等作為補充。
丹利的律師4日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洛杉磯分部外發布了一份她的聲明。丹利在聲明中表示,帕多克事先沒有告訴她任何事情,也沒有任何行動能使她意識到可怕的事情將要發生。
美國《世界日報》刊文稱,并非所有大學科系,都能讓你找到高薪工作,理財雜志Kiplinger分析126個科系后,發現一些領域的起薪和事業中期薪水都低。
一經發現情節嚴重的抄襲、作弊、或欺騙現象,為了公平公正,學生司法事務辦會對當事人照章進行處理。
當地時間9月6日,美國眾議院將對加速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以及禁止州政府阻礙自動駕駛車輛上路等議案進行投票。一旦上述措施得以通過,多數汽車制造商和科技公司或能實現自動駕駛車輛2020年或2021年上路的承諾。
平心而論,在中國討論最受歡迎的超級跑車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在國內這僅屬于少部分人,但在美國就不同了,車輛購置成本要遠低于中國。
一直以來,美國政界、學界、媒體界總有一些人像青蛙一樣,從黑暗的沼澤里異口同聲地鼓噪:中國必然崩潰。隨著每一個謠言的真相大白,這些“青蛙們”不斷變化自己的論調。
人民網訊 據美國中文網援引ABC新聞報道,當地時間18日晚,美國3個城市共有6名警員遭到槍擊,導致1死5傷。
8月14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指令美貿易代表根據《1974年貿易法》研究決定是否對中國與知識產權相關的貿易政策和行為發起“301調查”。時至今日,中國對美出口大宗貨物在美市場占有率,往往是美國對華出口大宗貨物在華市場占有率的兩三倍,倘若引爆相互報復的貿易戰,對美國市場的沖擊程度將遠遠大于對中國市場的擾亂。
對華啟動“301調查”,挑起貿易戰,山姆大叔究竟圖什么?
夏季是食品安全問題高發期,在外進行就餐如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并讓醫生開具診斷證明。在餐廳就餐時一定要索取發票,以免產生不必要的分歧。
天貓超市銷售的標稱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開心果,霉菌檢出值比國家標準高出1.8倍。
近日,記者走訪京城多家海鮮市場發現,商家通過綁吸水皮筋、極粗塑料繩和使用海鮮專用塑料袋等多種手法“花式”加重,消費者稀里糊涂就為這些東西買了單。專家認為,這類“潛規則”是不理性競爭的后果。律師認為,商家做法涉嫌欺詐,消費者可索賠。
在家附近小超市購買的“正林大師開心果”袋內有一根五六厘米長的“雞毛”,十分倒胃口。
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監督抽檢保健食品106批次樣品,其中抽樣檢驗項目合格樣品103批次,不合格樣品3批次。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個別項目不合格,其產品即判定為不合格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