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王慶河)從2003年起步,鄭州城中村改造已走過10個年頭,4個階段。 截至目前,遍布城市的228個自然村,如今已有170個獲批改造。
第一階段(2003年~2006年)
摸索中的改造試驗
2003年9月30日
《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規定(試行)》(即“32號文”)發布,意味著鄭州市城中村改造正式啟動。
2004年
西史趙村成為鄭州第一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如今那里有一個洋氣的名字,叫“普羅旺世” 。
2006年4月
燕莊開始動員拆遷,創造鄭州市城中村整體拆遷規模和速度之最
改造模式
有的是村民入股實行股份制公司化模式運作,城中村自我改造;有的是由開發商直接投資、獨立建設。
第二階段(2007年~2008年)
轟動全國的“鄭州模式”
2007年
《進一步規范城中村改造的若干規定》(即“103號文”)發布
2008年
首屆“中國城中村改造高峰論壇”上,城中村改造的“鄭州模式”被推廣。當時,全國各地紛紛學習“鄭州模式”。
鄭州模式
概括起來是三句話:“政府讓利,村民受益,企業得利”
制訂城中村改造的安置開發比;明確新的拆遷安置、賠付標準;將城中村改造和廉租房建設聯系在一起……時任鄭州市城中村改造辦公室副主任姜海說,在全國的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中,鄭州市的補償比例最高。
第三階段(2009年~2011年)
改造進入“政府主導”節奏
2009年
鄭州暫停批準一般城中村改造項目
問題暴露:土地“招拍掛”相對較少;規劃等手續問題出現;新建社區出現容積率高、密度大等后遺癥;開發資金鏈出現問題。
2011年年底
《鄭州市城中村改造管理辦法》發布,確定政府是城中村村民安置主體。
全新模式
各區政府(管委會)成立國有全資或控股公司,受區政府委托,負責本區范圍內的城中村改造融資、安置房建設、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當前階段(2012年~)
力爭三年內完成改造
2012年7月
鄭州市給出改造時間表:力爭三年內全部完成,批準20個城中村進行改造。
這是鄭州近年來單次批準城中村改造數量最多的一次,也標志著鄭州市新一輪城中村改造全面提速。
2012年年底
鄭州市發布《關于加強城鄉規劃土地建設管理和投融資工作的意見》,調整補償政策:對于建成區內集體土地,人均住房安置面積不大于60平方米、商業用房不小于10平方米。
截至目前,鄭州市共有170個自然村獲批改造,103個自然村已實施拆遷。開工建設總面積達3000萬平方米,其中安置房1400萬平方米,已交付5.17萬套,總投資已達971億元。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