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新型城鎮化建設進入“沖刺期”,到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50%,戶籍城鎮化率31%左右。
在“星羅棋布式”發展大、中、小城市的同時,全省擬選擇10個左右市、縣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并給強鎮穿上“城鎮化跑鞋”,推動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
關于鄭州
近日,省政府印發《河南省科學推進新型城鎮化三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力爭經過三年的努力,全省新型城鎮化質量和水平顯著提升,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轉得出”“向哪轉”“落得下”和農村居民“過得好”的問題逐步解決,基本建立城鎮化發展的體制和機制。
1.如何讓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下”?
經過三年的新型城鎮化攻堅,我省將完成50%左右的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任務,促進每年200萬左右農村勞動力和隨遷家屬向城鎮轉移。到2016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接近50%,戶籍城鎮化率達到31%左右。
推動各省轄市、縣(市)2014年年底前制定完善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的具體政策和激勵辦法,力爭每年實現轉戶100萬人左右。根據村莊城市化改造進度,推動城中村、城市近郊村和在產業集聚區居住的農業人口成建制地轉為城鎮戶口,爭取三年完成轉戶50%以上。
2.農業轉移人口“向哪轉”?
根據計劃,從大到小“星羅棋布式”布局的大、中、小城市就是未來的轉移方向。
屆時,鄭州龍頭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到2016年,鄭州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到600萬人以上,洛陽達到240萬人以上,其他7個中心城市達到100萬~150萬人、8個達到50萬~100萬人,濟源超過40萬人,縣級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平均達到20萬人。
到2016年,爭取城區人口在25萬以上的縣城發展成為30萬人以上的城市,15萬人以上的縣城發展成為20萬人以上的城市。
主城區177個批發市場和行政事業單位外遷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引領方面,鄭州當之無愧地要當“帶頭大哥”。《計劃》要求,以提高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化程度為重點,統籌推進鄭東新區建設和老城區改造,強化現代服務功能。
爭取到2016年,龍湖金融中心初具規模。加快龍湖區域、白沙區域、龍子湖區域等功能區連片開發,推進環龍湖生態廊道建設,啟動實施象湖和龍子湖工程。到2016年,鄭東新區常住人口達到160萬人。
優化中心城區功能方面,推動內環線區域、醫學院—碧沙崗區域、西流湖區域、南陽路片區、省屬機關辦公居住區域、福塔片區等6個舊片區整街坊整片區綜合改造,加快主城區177個批發市場、40個工業企業、69個倉儲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外遷。
關于改造
擬選10個左右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
按照國家關于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的總體部署,我省擬選擇10個左右省轄市、縣(市、區)開展新型城鎮化改革試點。
省政府要求,經過兩到三年努力,在試點地方探索建立比較完善的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機制、多元化可持續的城鎮化投融資機制、創新行政管理和降低行政成本的設市模式、農村閑置宅基地市場化流轉退出機制,為全省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
推動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
在三年行動計劃中,另一個改革的亮點就是推動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
什么是強鎮?它們經濟實力超越不少縣,但“責任如西瓜,權力似芝麻”,享受的待遇仍是鄉鎮級。如何給強鎮穿上“城鎮化跑鞋”,賦予其運營城市的全部權力?
我省將推動開展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選擇100個左右區位條件優越、發展潛力大的重點鎮,高標準編制城鎮總體規劃和鎮區詳細規劃,爭取到2016年,培育形成60個左右鎮區人口達到3萬人以上的現代化小城鎮,建成一批特色鎮。
在業內專家看來,在優先發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打破行政體系與城鎮體系重疊格局,理應充分賦權,把強鎮的大腳從小鞋中解放出來,穿上合腳的“城鎮化跑鞋”,更好更快地建設中小城市。
關于配套
住房
三年開工建設公租房35萬套
《計劃》要求,三年開工建設公租房35萬套,結合城鎮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鼓勵通過政府統一租賃、差額補貼的方式,積極擴大公共租賃住房供給規模。
對城鎮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行租售并舉、以租為主,提供保障性住房。增加中小戶型普通商品房供應,研究出臺鼓勵措施,促進本地農民工在縣城置業安居。
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相結合,實施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專項,逐步破除城市內部二元結構。
到2016年,改造城市棚戶區40萬戶、國有工礦棚戶區1.7萬戶、林區墾區棚戶區0.81萬戶。
將城中村統一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范圍,以中心城市和縣城建成區內的城中村改造為重點,三年改造80萬戶以上。
產權
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 城中村集體產權發股權證書
如何讓農業轉移人口愿意“轉出”和“落下”?
這三年,我省將出臺措施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宅基地用益物權。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和頒證工作。探索土地整治騰退建設用地指標有償調劑、指標收益返還制度,確保土地指標收益真正用于農村和農民,推動城鎮規劃區內城中村、城鄉接合部村莊根據城市化改造進度有序退出宅基地。
與此同時,還將保障進城落戶農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權。
加快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力爭到2016年,將城中村、城郊村、產業集聚區內村莊的集體財產權益量化到人,頒發股權證書。加快構建農村集體產權交易平臺,2015年基本實現縣級全覆蓋。
交通
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呼之欲出
《計劃》要求,加快推進中心城區與組團間快速交通建設,三年改造城市組團快速通道400公里,初步形成組團式發展格局。
推進中原城市群半小時交通圈和1小時交通圈建設。加快“米”字形客運專線、城際鐵路建設,建成鄭徐客專,力爭2014年開工建設鄭州至萬州鐵路,啟動鄭州經周口至合肥鐵路前期工作并爭取盡快開工建設,適時啟動鄭州經濮陽至濟南、鄭州經焦作至太原鐵路前期工作,有序推進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建設。
到2016年,打通以鄭州為中心的客運專線“十”字大通道,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里程分別達到1100公里和170公里以上,爭取盡快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連通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許昌、漯河、濟源的半小時交通圈和其他省轄市的1小時交通圈。
公共服務
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當前,我省城鄉用電同網不同價,未來有望實現城鄉統一價。
按照計劃,實施農村公路三年行動計劃和安全飲水工程、清潔工程、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最終實現城鄉用電同網同價。
與此同時,建立生態文明考核評價機制,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和環境產權交易機制,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實行居民生活用水、用電、用氣等階梯價格制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