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華麗麗的詞為了這個時代的畢業(yè)生而衍生出來了,這個詞就是“畢房族”。在大多數畢業(yè)生正忙著找工作的時候,這些辛勤“畢房族”也很忙,忙著在看房。據調查了解,鄭州出現了不少90后“畢房族”,不少畢業(yè)生早已做好一出校門就買房的打算,甚至有的家里經濟基礎好的,已經“未出校門就有房”。專家表示,“畢房族”是幸運的一族,不過對其啃老行為并不贊同。
九成以上的“畢房族”是“啃老族”
根據教育部數據,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yè)生規(guī)模將達 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由于就業(yè)形勢嚴峻,這個夏天被網友稱為“史上最難就業(yè)季”。就業(yè)本已艱難,面對高房租和高房價,想單純依靠自己能力的畢業(yè)生們很顯然是力不從心。因此,無論家庭經濟條件如何,不少“畢房族”的爹媽們還是傾力讓他們一畢業(yè)就成為有房一族,反正結婚也能住,未來也可作為投資,否則等到房價漲到父母把積蓄拿出來都付不了首付的時候就真是追悔莫及。
據某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畢房族”中,45%的人是父母付全款,40%的人是父母出首付,自己還房貸,僅有不到5%的人是靠自己的積蓄和在校時打工掙的錢付首付。
針對“畢房族”置業(yè)資金的來源,有專家認為家庭環(huán)境較好的畢業(yè)生在家長的支持下提前當房二代,而家境不允許的學生只能當“蟻族”,從深層來看是高房價拉大社會差距的一個表現。專家建議,應屆畢業(yè)生購房應結合自己的經濟能力和需求,不要因為畸形消費觀而提前當房奴,影響生活質量同時也給家庭造成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畢房族”偏好中小戶型?
很多人認為,對于“畢房族”來說40-60平方米左右的小戶型應該是首選,而調查報告則顯示,超過60%的人選擇70-90平方米左右的剛需戶型。對此,調查機構的人員表示,在與被調查者接觸時發(fā)現,很多“畢房族”表示,擔心以后房價更高更買不起,趁早一步到位買套夠以后家庭住的,而且很多都是傾盡全家積蓄。
“最近一段時間,父母陪同孩子來看房的人數較為集中,房價一直在漲,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畢業(yè)以后能夠安心工作,不再為住處發(fā)愁,一套面積適中的房子無疑成為了這部分家長的首選。”某樓盤銷售顧問表示,畢房族這一個群體并非主流,即使社會上有,他們對房產也并沒有特別的要求,不管是一房、兩房還是三房,這些單位在市面上都能夠找到。
“我們留意到這部分需求,但這個群體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甚至只能說是一個少數現象。畢業(yè)生買房,更多是其所在家庭基于投資性質的需求。目前只要年滿18周歲就可以買房,因受限購限貸等因素,手上有閑余資金的家長可能會考慮以小孩的名義購置房產。”鄭州鴻興置業(yè)營銷總監(jiān)段玉潔認為,相對于工作數年的城市白領群體來說,畢業(yè)就能實現買房的群體只是少數,還不足以成為一個群體。這主要得看其家庭環(huán)境,經濟情況比較寬裕的父母可能在小孩有資格購房時,會提前幫小孩置業(yè),但社會上絕大部分人還是無法實現。開發(fā)商可能也會意識到,但這個群體太少,所以在做規(guī)劃時基本忽略。
各種原因造成“超前”買房
據調查顯示,“畢房族”購房動機雖然不甚相同,但他們也有一些共同點:家庭有一定經濟基礎,孩子決定在本地發(fā)展,或者至少發(fā)展一段時間;父母及孩子都看好樓市今后的發(fā)展。租金壓力是不少“畢房族”做出選擇的原因。屬于“畢房族”之一的小喬表示,房租趕上按揭了,所以租房還不如買房。再加上房子本來是生活必需品,而且目前也是投資最保險的產品。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