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大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公布。值得關注的是,今后鄭州市老舊片區,原則上以綜合整治提升為主,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改造。
鄭州大棚戶區改造新政公布!3月21日,鄭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大棚戶區改造工作的意見公布。值得關注的是,今后鄭州市老舊片區,原則上以綜合整治提升為主,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改造。
大棚戶區改造原則實行“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市場化運作開發建設”模式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今后鄭州市大棚戶區(含城中村、合村并城、老舊片區)改造工作原則上實行“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市場化運作開發建設”的改造模式進行。
他介紹,今后,鄭州在進行大棚戶區改造規劃編制時堅持做到“三控制兩注重一保障”,即:控制綠地率、控制容積率、控制建筑高度,注重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注重建筑風貌審查、保障公共服務設施落地,確保同一大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安置房品質不低于配套的開發商品房品質。
今后,鄭州將把安置房建設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市新型城鎮化和大棚戶區改造的重中之重。確保安置房如期建成,被征遷群眾早日回遷。
據介紹,為加快已實施征遷的大棚戶區安置房建設,對于在2017年12月31日前已實施征遷的大棚戶區改造項目,將項目開發地塊的土地供應與項目安置地塊的“開工率、回遷率、網簽率”掛鉤(具體管理辦法另行制定),做到“先安置、后開發”。三環以內的居住用地綠地率要不低于30%,三環以外的居住用地綠地率要不低于35%。對于面積較小的地塊(面積小于3畝),用于綠地、游園建設等,原則上不再進行出讓。
鄭州市內老舊片區原則上以綜合整治提升為主,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改造
今后,鄭州城市建筑風貌將更有特色。
鄭州市政府有關負責人說,鄭州將依據總體城市設計及項目所在區域城市設計要求,對項目沿城市主要道路天際線、形態、色彩、風格等建筑風貌進行嚴格審查。在滿足日照前提下,建筑要高低錯落有致,形成豐富的天際線;結合建筑功能、選用材料和所處環境等因素合理設計建筑形態、色彩、風格。
“棚戶區改造項目范圍內水、電、氣、路、暖等市政設施及學校、醫院、便民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要與改造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交付使用,確保各項市政及公共服務設施順利落地,原則上幼兒園要按照普惠性幼兒園實施建設,鼓勵幼兒園建成后開辦為公立幼兒園。”鄭州市政府工作人員說。
值得關注的是,鄭州嚴格落實政府主導改造模式。對于在2018年1月1日之后實施的大棚戶區改造項目,實行“政府主導拆遷安置、市場化運作開發建設”的改造模式,嚴禁擅自與社會企業簽訂任何形式的一二級聯動協議。
同時,鄭州還將嚴格老舊片區改造程序。對于本意見適用范圍內的老舊片區,原則上以綜合整治提升為主,不再進行大規模的拆遷改造。
什么是“本意見適用范圍內”?據介紹,本意見適用于市內五區、四個開發區。
根據新政,對于以下3種確需進行征遷改造的老舊片區,依程序報請市政府批準后方可實施:
·建筑物存在嚴重質量安全隱患、經專業機構鑒定為危房且達到一定比例的;
·涉及重大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征遷及需延伸征遷的;
·人居環境差、設施不完善、群眾改造意愿強烈且90%以上住戶同意并提出改造申請的。
據介紹,對經鄭州市政府批準實施老舊片區改造的項目,原則上通過城市雙修的方式完善城市公共配套設施和公園綠地,且改造后的容積率不大于2.5。同時,堅持整街坊、成片區改造理念,對文物、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要依法予以保護。改造時原則上不改變片區原有用地性質,為產業發展提供空間。
此外,為了充分尊重大棚戶區居民的選擇權,鄭州堅持貨幣化安置與實物安置相結合,通過政策引導、宣傳鼓勵,使大棚戶區居民自愿、盡量選擇貨幣化安置方式。對中心城區“三環”以內不宜原地安置的,要通過貨幣直補或異地安置方式引導居民外遷,減輕“三環”以內中心城區承載壓力。同時要盡快出臺政府對多余安置房的回購回租意見。(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