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未來的買房人群又該如何劃分呢?尤其2018年是一個幾乎所有從業人員都難以預測的一年,買房人群勢必會隨著政策、市場、產品變化而更加多元,更需要一個相對精準的定位。
當時間正式走近2018年,經歷了過山車的2017年樓市交出了它的最終答卷。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全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共網簽26960套,同比2016年下降45%,二手住宅網簽總量為136237套,環比2016年全年下降50%,成交量雙雙出現腰斬。成交規模大幅縮水的另一面,有60個住宅項目網簽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有16個項目超過20億,超過30億的有6個,單盤最高簽約額達53億,繼2013年和2016年后,北京再次出現銷冠超過50億的簽約。市場總量減半,這些盤為何走出獨立的行情?2018年的排行榜,是否還會延續這樣的格局?
新房市場成交量創歷史新低 成交金額同比減少近千億
如果退回到一年前,2017年1月4日,誰也無法準確預測到2017年北京樓市會發生什么。
2017年,北京樓市政策發布密度創造全國及北京歷史紀錄,一年內發布了近50次各種調控措施。經過連續6個多月的密集樓市調控,北京樓市經歷了過山車般的變化,從年初市場的火熱,到政策發布帶來的停滯,再到市場對政策逐漸適應,進入平穩周期,樓市逐漸進入低谷徘徊。
在歷史最嚴格的限價,限購,限簽等政策影響下,北京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全面陷入低迷,根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北京市二手住宅成交136237套,同比下降50%;成交面積1230.8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1%。
新房市場方面,2017年北京合計住宅簽約量只有26960套,這也是北京樓市網簽以來的歷史最低值,同比下調45%。從成交金額看,1777億的住宅市場簽約額也是最近三年的最低值,較2016年的2699億元同比減少了近千億元。
雖然成交量和成交金額雙雙大降,但全年住宅網簽金額排行榜上,有60個住宅項目網簽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有16個項目超過20億,超過30億的有6個,銷售額最高的項目是中國璽,全年實現簽約金額53億元。這是在2013年和2016年后,北京再次出現單盤超過50億的簽約。
《廣廈時代》查閱這份成交排行榜發現,位列前五名,簽約金額超40億的項目,無一例外都是大戶型為主的中高端項目,其中四個項目都內含別墅產品,套均面積最小的亦莊金茂府項目,成交套均面積也達到了約160平方米。
除了這些年網簽額超40億元的項目外,年度網簽額位列前二十的項目,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面向改善型購房人,大戶型、別墅產品成為今年新房市場的主角。
供需雙向作用推高改善盤成交 大戶型社區成排行榜主角
定位準確、性價比高的項目今年最好賣,這幾乎已成為了業內的共識。以位列排行榜前列的昌平某項目為例,開盤價格相較置業顧問蓄客時的預估價格低出不少,促成了購房人在開盤現場的快速決策。
購房人小麥正是這樣一位,他購房的預算在1200萬元左右,主要就是為了改善一下目前的居住條件,之前看房的時候置業顧問給他報的預算一直是6萬多一平方米,按照這個價格,他只能購買一套上疊的戶型。而且置業顧問告訴他,上疊戶型會比較搶手,按照他排號的順序,有可能會買不到。因此,他還特意托了不少人,想托關系訂一套上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