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已經過完,鄭州土地市場總體來講比較平穩,新的政策很好地抑制了地王的出現。一年來,雖然幾乎沒有地王的出現,但在土地這種“戰略物資”匱乏的時代,這個領域依然硝煙四起,競爭激烈。
核心提示|2017年已經過完,鄭州土地市場總體來講比較平穩,新的政策很好地抑制了地王的出現。
一年來,雖然幾乎沒有地王的出現,但在土地這種“戰略物資”匱乏的時代,這個領域依然硝煙四起,競爭激烈:中海連奪濱河國際新城兩宗地引眾房企分外眼紅;正商、永威等本土房企紛紛走出去,另辟市場,分別進軍北京和長三角地區;而入龍湖地產等房企,卻摩拳擦掌始終“進不來”;正商、康橋、正弘、海馬、碧源、名門等一大批本地房企進駐北龍湖;鄭州將推出只租不售土地……
從競拍的激烈程度上說明鄭州土地市場依然是受到熱捧的,無論是本土的房企還是外來的一線房企,都對鄭州土地市場的投資持看好的態度。”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稱,在2017年交易的地塊中,部分位置相對偏僻,從側面說明鄭州市場的一個特點,即郊區市場的發展在發力。
從后續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嚴躍進認為,鄭州市場依然被看好。預計到2018年下半年土地市場交易會繼續火熱,市場管控依然需要繼續。
關鍵詞
多家房企夢圓北龍湖
一提到北龍湖,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豪宅、地王。北龍湖以高端的定位、有限的土地、高額的地價,注定只能成為極少數房企的獨享盛宴。
隨著規劃逐漸明晰,房企開始認識到該區域的價值,開始拼命往北龍湖擠。這里都是“凈地”,這讓外來房企當成入駐鄭州的門路之一。恒大、碧桂園、融創、金茂、保利、榮盛、雅居樂等一線房企紛紛入駐北龍湖。差不多5年前,這里的地價僅為655萬元/畝,幾年間地價上漲至4184萬元/畝;樓面價從每平方米5000多元上升到每平方米近37000元。
然而隨著2016年鄭州出臺“限地價、競房價”的土地拍賣新政以來,北龍湖的地王就銷聲匿跡,這里的地價穩定在2500萬元/畝以內,這讓本土房企再次有了在北龍湖跟國內一線房企較量的勇氣。2017年,正商、康橋、正弘、海馬、碧源、名門等本土房企均在北龍湖有所建樹,康橋、碧源、名門首次夢圓北龍湖,而正商更是唯一一個2017年在北龍湖摘得兩塊地的房企。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12月27日的土拍中,名門拿下的24號地和正商摘得的25號地并沒有達到融斷價格,樓面價更是低至17150元/㎡和18402元/㎡,這更給北龍湖的未來的房價覆蓋上一層神秘面紗。
關鍵詞
“走出去”和“擠進來”
有人說鄭州房地產市場就像一個圍城,有的房企想努力走出去,而有的房企卻拼命想擠進來。
努力想走出去的是以正商、永威、鑫苑、康橋為代表的本土房企,而拼命想擠進來的則以龍湖地產、新城控股、旭輝、佳兆業、泰禾等國內一線房企為代表。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46家百強房企進駐鄭州,其中百強房企前20名已進駐18家。
走出去
4月27日,北京土地市場迎來五一小長假前的最后一批地塊拍賣,三宗純自住房地塊總起始價達到45.3億元。經過激烈角逐,正商地產沖破“重圍”,硬是從多家一線地產大佬“口中”搶得其中兩宗地塊,總價約41億元。這標志著正商正式進軍北京市場。
11月16日,永威以總價5.78億元的價格拿下蘇州一宗約38.7畝的地塊,這標志著永威正式開辟長三角市場。
為什么本土房企要紛紛往外走呢?“河南市場就那么大,作為本土房企,發展遇到瓶頸在所難免。走出去,尤其是到一線城市,成為這類房
企的選擇。”河南某房企總經理分析,在北京有項目,這對企業品牌、融資信貸額度等都是有正面影響的。除了是一種戰略布局外,這似乎還是一種信仰;而蘇州的地塊一直有著“地美價廉”的特點,加上蘇州整體銷售情況要稍好于鄭州,永威選擇出擊蘇州也就可以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