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今年上半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鎮化規劃,以鄭州濱河國際新城建設為著力點做好百城提質“四篇文章”,建設“宜業、宜居、宜樂”的現代國際新城,助力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本報記者欒姍 本報通訊員鄧弘立
一座城市首先必須是一座宜居的城市。
在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工作推進會上,省長陳潤兒強調,要深化認識、突出重點、統籌推進,做好以水“潤”城、以綠“蔭”城、以文“化”城、以業“興”城四篇文章,加快城市轉型發展,建設幸福宜居城市。
今年上半年,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按照五大發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鎮化規劃,以鄭州濱河國際新城建設為著力點做好百城提質“四篇文章”,建設“宜業、宜居、宜樂”的現代國際新城,助力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以水“潤”城皆靈動
水是城市的靈魂,有了水城市才會有靈性。
蝶湖位于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的核心區域,蓄水量93萬立方米,相當于5個如意湖大小,是鄭州生態水系工程潮河的支流之一。蝶湖旁邊的荷湖水域面積86畝,綠化面積173畝。兩片湖泊互相映襯、交相輝映,打造最美的生態濱水城市花園,形成龐大的鄭州經開區生態水系網絡。中央濱水商業街,東西橫向串聯荷湖與蝶湖,沿岸設置綜合性公園、紀念性公園、動物園、植物園、古典園林等,營造詩意休閑空間,通過高綠化、自然駁岸的形式打造“親水近綠”的城市公共景觀。
以綠“蔭”城處處景
綠色是城市生機的象征,有了綠城市才會有活力。
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道路和隨處可見高品質公園游園,是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綠色生態的軟實力。該新城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指標納入《鄭州濱河國際新城可持續指標體系建設》,區域內規劃總綠地面積達4500畝、占總面積的29%,水系面積1360畝、占總面積的26%,實現50%的綠色建筑比例,每立方厘米負離子含量達4~5萬個,是鄭州市區的20余倍。
地下綜合管廊和裝配式住宅工程,是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綠色生態的硬支撐。全省首條地下綜合管廊在鄭州濱河國際新城正式開工,徹底解決了困擾政府和百姓多年的地面“開膛破肚”景象;全省首棟裝配式住宅在鄭州濱河國際新城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減少腳手架和模板50%,減少施工措施50%,縮短建設工期1/3,減少大量建筑垃圾、施工揚塵。
以文“化”城底蘊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有了文化城市才會有記憶。
上古時期的圃田水澤、尚崗楊遺址的板筑夯城、法云寺的晨鐘暮鼓、司趙火車站的聲聲笛鳴,鄭州建造并保留下許多不朽的歷史經典建筑。
鄭州是火車拉出來的城市。司趙火車站鄭州唯一保存較完好的火車站,也是我省最早建設的火車站之一。鄭州濱河國際新城按照德日式建筑風格,對司趙火車站建筑原址保護,修復為鐵路交通主題特色博物館,周邊場地再現火車為主要陸路交通工具時代的生活場景,同時兼顧餐飲娛樂、商業休閑、市民活動等功能。
記憶在延續,傳奇在上演。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率先規劃了外國領事館駐河南外事用地70畝,吸引“一帶一路”上的國際組織和重要節點城市在此設立代表處或辦事機構。歐盟中國經濟文化委員會(EUCNC)河南代表處已正式落戶,這是EUCNC在中國設立的第一家代表處。
以業“興”城壯實力
城市是我們生活的天堂,也是我們創業的樂園。
創新是鄭州經開區最鮮明的標記。河南保稅物流中心自主研發的“買賣全球網”和“貿易單一窗口”正式上線運行,跨境電商“秒通關”最快1秒處理500單,“1210模式”推廣到比利時、加拿大等國家,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
宇通汽車、中鐵裝備、京東“亞洲一號”智能物流倉……鄭州經開區以此為代表的汽車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和現代物流業三大“千億級主導產業”的創新元素無處不在,以如椽之筆勾勒出鄭州濱河國際新城發展的絢麗畫卷,以業興城、以城促產,在產城融合中壯大綜合實力,吸引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匯集,提升鄭州經開區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