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2年9月28日,全國重要的“米”字形高鐵樞紐鄭州東站正式啟用,從最初日均發送旅客3000人,到如今最高單日旅客10萬人;從最初僅通達4個省會城市,到如今的24個省會城市;從某種意義上說,鄭州東站的成長體現了鄭州近年來的發展。
鄭州東站最初日均發送旅客3000人,如今最高單日旅客10萬人
眾所周知,鄭州是“火車拉來的城市”。2012年9月28日,全國重要的“米”字形高鐵樞紐鄭州東站正式啟用,從最初日均發送旅客3000人,到如今最高單日旅客10萬人;從最初僅通達4個省會城市,到如今的24個省會城市;從某種意義上說,鄭州東站的成長體現了鄭州近年來的發展。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張弛 實習生 耿怡倩/文 記者 李新華/圖
【經歷】從冷清到乘客越來越多 感覺和東站一起成長
隨著各大院校開學時間的日益臨近,鄭州東站即將迎來新一輪忙碌。
8月16日,鄭州東站一層售票廳內人頭攢動,取票購票的隊伍里,已經有不少提前返校的學生。與以往不同,今年返校季鄭州東站改變了設置學生售票窗口的做法,在所有人工售票窗口全部開設學生票售取票業務,并有業務嫻熟的售票員在值班窗口解決學生購取票時出現的各類問題。
“大一新生也可以購買學生票,拿著本人的錄取通知書和有效身份證件到人工售票窗口就可以了。”在值班窗口,一位工作人員正在給前來咨詢的家長講解。
拉著行李箱走出地鐵,完成取票、安檢等程序后,劉明坐在三樓的候車大廳里安靜地聽著音樂。開學讀研二的他,對于出門在外早已習以為常。
“剛開站的時候我讀大一,那時還沒有多少乘客,車站冷清得很,后來乘客增多,車站也變得越來越高大上,不僅能刷臉進站,還有智能機器人等很多高科技元素。”劉明告訴記者,自己本科時在武漢讀書,那時候恰好趕上東站投用,來回乘高鐵很方便。去年他考研到了上海,又正好趕上鄭徐高鐵開通,感到幸運的同時,他感到自己仿佛是和鄭州東站一起成長。
【數據】通達24個省會城市 日發送旅客最高10萬人
如同劉明所說,從開站到如今的近5年時間里,鄭州東站的變化日新月異,“米”字形高速鐵路網的快速發展,讓鄭州不斷刷新高鐵朋友圈的同時,也讓鄭州東站的客流不斷攀升。
2012年,鄭州東站每天開行的列車只有34趟,日均發送的旅客僅3000人,從鄭州坐高鐵只能到達信陽、長沙、武漢、廣州、深圳,想去一趟上海最快要乘坐8個小時的動車才能抵達。
隨著京廣、鄭西、徐蘭等線路陸續投入使用,我省“米”字形線路逐漸成形,鄭州的樞紐作用也愈來愈明顯。2015年,省內的三條城際鐵路全部開通運營,鄭州東站高鐵日均開行列車也增開至兩百多趟,公交化的發行密度不僅緩解了城市間的交通壓力,更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極大方便。
如今,鄭州東站每天發送旅客6.5萬人次,日均開行旅客列車370列,在清明小長假車站更是刷新了單日旅客發送最高紀錄,10萬人的發送量與同期相比增幅達到了103%。由鄭州東站乘高鐵,已經可以通達24個省會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哈爾濱、長春、沈陽、石家莊 、蘭州 、西安、濟南、太原、合肥、長沙、武漢、南京、成都、貴陽、昆明、南寧、杭州、南昌、廣州、福州 。
“剛開站的時候,來車站參觀的人遠遠要比到站坐車的人多,看見旅客,都是一群客運員跑上前去服務。”值班站長王樂笑著回憶,“基本上每半年我們都會進行一次列車運行圖的調整,第一次調圖時我還在綜控室,那時兩天沒合眼,每天盯著屏幕一趟趟車核對,當時心里還想著加這么多車會不會有這么多旅客乘坐,而現在每天看著人來人往的候車大廳,我想的是車站還能再多加多少車,讓更多的旅客回家。”
【規劃】
鄭州南站為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奠定基礎
7月29日,與鄭州東站相距約30公里,位于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東南方向約6公里處,鄭州南站開工建設。該站設計16臺32線,站臺和軌道數與現有鄭州東站相當,其中鄭萬場10條到發線,鄭阜場9條到發線,城際場13條到發線,鄭萬場主要承擔鄭州至萬州高鐵、至蘭考城際鐵路的通行;鄭阜場承擔鄭州至合肥高鐵通行;城際場承擔鄭州—登封—洛陽城際鐵路的通行。
目前,與鄭州南站配套的地鐵、城鐵等工程都已開工建設,正在有序推進當中。未來,這里將集高鐵、城際、地鐵、公路客運、城市公交、城市出租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而由于緊鄰機場,鄭州南站將真正實現“鐵公機”的無縫對接,成為我省“米”字形高速鐵路網和中原城市群城際鐵路網的重要樞紐站。
“鄭州南站的選址還是很不錯的,隨著高速時代的到來,與航空緊密結合,與新鄭國際機場構成空鐵雙核驅動的優越格局,對達到國際交通樞紐中心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洛陽師范學院院長梁留科表示。
鄭州南站的建設,將為鄭州打造國家中心城市奠定很好的基礎,從空間上看,也有利于帶動許昌和開封的發展。
河南省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馮德顯表示:“鄭州南站建成后,鄭州將成為‘一城五站’的城市,充分說明了鄭州市鐵路交通樞紐在全國是不可動搖的,意味著河南省在全國高鐵經濟時代先占得了先機,也在經濟轉型發展新時期占得了先機;其次,南站是輻射我國東南部的一個起點,東南方向是我們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南站是上海和鄭州的節點,和技術、經濟信息流最大地方的連通,也就意味著這里會產生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技術流和資金流,我們將搭上長三角的馬車,獲得新的發展動力;還有和航空港實現了無縫對接,南站的建立,也就意味著1+1>2的效應,互相融通的放大效應,航空港借助南站更快地將航空運輸的東西疏散到全國各地,而南站也能夠借助航空港這雙‘翅膀’,飛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