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8月9日下午,洛陽市健康西路社區63號院的微信群里傳來一條語音,發語音的人是小區獨居老人時女士。時女士異常的情況,引起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注意。在小區鄰居的幫助下,時女士被緊急送往醫院。
健康西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姬長海(左一)和蔣世欣(中)看望時女士
□記者焦勐通訊員曹亮文圖
本報訊“董師傅,我快不行了,你能來一趟嗎?”8月9日下午,洛陽市健康西路社區63號院的微信群里傳來一條語音,發語音的人是小區獨居老人時女士。時女士異常的情況,引起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注意。在小區鄰居的幫助下,時女士被緊急送往醫院。
鄰居|聽到微信語音忙救人
健康西路社區黨總支第三網格黨支部書記蔣世欣是最早發現時女士異常的人之一。據蔣世欣介紹,當天他和幾位居民正在小區門崗處聊天,大家突然提到已經一個星期沒有見到小區66歲的時女士了。居民王愛花老人主動給時女士打電話詢問,但是時女士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我們以為時女士去親戚家了,當時還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蔣世欣說。
隨后,王愛花打開微信時發現,在社區建立的微信群里,有一條時女士前不久發的語音信息,王愛花點擊了該語音信息,手機立刻就傳來了報道開頭時女士的留言。
“蔣書記,你聽聽,是不是不太對勁?”王愛花將手機遞給了蔣世欣,蔣世欣也點開了語音放在耳朵邊聆聽。
“不好,快救人!”蔣世欣連忙招呼王愛花等人往時女士家趕。
急救|眾人合力將老人抬上救護車
蔣世欣說:“時女士的丈夫多年前去世了,兒子在南陽工作,平時都是自己一個人在家生活,和居民們來往較少。董師傅是小區的保安,他年齡也很大了,很少會查看手機微信。”
在往時女士家趕的途中,蔣世欣在路上又找來三名遇到的小區居民幫忙。
到達時女士家門口,房門緊閉,蔣世欣多次敲門,房間內均無人應答。“難道是我們誤會了?”不放心的蔣世欣再次對房間呼喊時女士的名字,隨后,從房間內傳來微弱的呼救聲。
“我起不來了啊!”時女士的聲音從房間內傳來。聽到時女士的聲音,蔣世欣和幾名居民一邊鼓勵時女士起身開門,一邊又派居民去找人幫忙。
等待了許久,時女士的家門被打開,此刻,時女士半蹲著身體,渾身顫抖,無法再移動一步。幾名居民連忙上前扶住時女士。
蔣世欣連忙撥打120急救電話求助。120急救車趕到后,蔣世欣和幾名居民又將時女士抬到樓下。
“我們幾個全是60歲左右的老年人,大家齊心協力,配合醫護人員,一點一點將時女士抬到樓下,送上了救護車。”蔣世欣說,隨后,社區工作人員李芬、王愛花、蔡永美隨救護車將時女士送到醫院,并一直照看到時女士的妹妹趕到醫院。
進展|當事老人病情已經穩定
8月10日下午,健康西路社區黨總支書記姬長海和蔣世欣再次來到鄭州大學附屬洛陽中心醫院看望正在住院的時女士。經過醫生的救治,時女士的病情已經穩定。
據時女士的侄女介紹,時女士有嚴重的糖尿病,近期皮膚出現潰爛的情況。“她一直在吃藥治療,但是病情突然加重,由于平時一個人在家生活,又無人照料,老人已經將近七天沒有吃飯,嚴重脫水,多虧社區工作人員發現及時,挽救了老人一命。”
時女士的兒子也在當天從南陽趕回洛陽,時女士的兒子告訴記者,今年過年前,母親一直和他在南陽生活,由于母親執意要回洛陽,年后,他才送母親回來。“平時每個月我都會回來看望她,幫她買些東西,整理一下房間,前幾天回來時,母親還好好的。”
時女士突然生病住院讓她的兒子十分愧疚,他也表示,等母親病情好轉,再將母親接回自己身邊生活。隨后,時女士的家人還向社區工作人員表達了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