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鄭州火車站商圈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曾經是鄭州的一張名片。不過,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交通的發達,火車站商圈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逐漸弱化,越來越多的商戶覺得生意大不如以前。
有的市場空鋪不少
河南商報記者 張郁 實習生 羅晨晏/攝
制圖\鄭萌
鄭州火車站商圈的小商品批發市場,曾經是鄭州的一張名片。每個到過那里的人,都會對它印象深刻,巨大的人流量、琳瑯滿目的商品、遍地跑的手拉車、行色匆匆的進貨商販,組成了一幅小商品批發市場特有的畫卷。不過,近幾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和交通的發達,火車站商圈的地理優勢和交通優勢逐漸弱化,越來越多的商戶覺得生意大不如以前。
小商品批發市場的商戶們這些年經歷了什么?他們的經營狀況到底如何?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了萬博商城、鄭州國際小商品城、金林商場、中州商場四家市場,探訪市場和商戶的經營情況,為您揭開答案。
萬博商城 一期、二期經營情況差異較大
河南商報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萬博商城分為一期和二期,一期主要經營小商品,二期為針織飾品城。
一期和二期的經營情況也差別較大,萬博商城一期人流量較大,市場內經營情況很好。河南商報記者在下午3點左右來到市場,看到市場里到處都是顧客在選購商品,市場內也很少看到空鋪的存在。萬博商城二期的一樓和二樓則有不少空鋪,市場內人流量也比較小。
萬博商城一期一位經營手機殼的商戶說:“在這里做生意挺好的,每天零售和批發的都不少。我們的位置比較好,既在中間又靠近電梯,雖然房租高點,但是生意好。我們這個市場一樓很少有空鋪,出個空鋪就會有人接手了,一般出現空鋪都是因為店主生小孩不干了,很少是因為生意做不下去不干的。”
而萬博商城二期因為是新市場,經營情況和一期差異較大。市場內的人流量和商鋪數量都要低于一期。河南商報記者在一樓和二樓看到了不少空鋪,在市場的門口,河南商報記者也看到了市場的招商廣告:一樓租金240元/平方米起,二樓100元/平方米起。
萬博商城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我們市場的空鋪率,一期不到5%,二期稍微高一點。二期整體體量比較大,二期的五到八樓幾乎沒有空鋪。我們的空鋪主要集中在一樓和二樓,一樓是人為性的空,市場要進行調整。讓一樓空出來,全部把鋪位重新調整做零售,我們還是希望一樓的商戶主要做零售,讓市場的人流量大起來。”
鄭州國際小商品城 商鋪租金下降 空鋪仍然不少
鄭州國際小商品城分為A座和B座,河南商報記者走訪中發現,B座的經營狀況要優于A座,B座的空鋪數量要遠低于A座,拿人流量最大的一樓來講,B座只有1個空鋪,而A座的空鋪數量為6個。
A座經營鐘表生意的商戶張先生說,“這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了,我干了十幾年鐘表生意,現在快撐不下去了,準備把店里的貨處理完就不干了。”
市場內經營日用品的商戶王先生說,“現在人們的購買力下降,生意一天比一天慘淡,有時候好幾天都不開張。商鋪的租金雖然一直在降,但是降租也沒人干,賠錢的生意沒人做。所以你看我們市場里邊空鋪很多。”
金林商場 客流量少 利潤下降
金林商場一樓主要經營小商品,如頭飾、鐘表、家飾等。商戶雷先生說,“市場里人流量很小,大概是從三年前開始,一年比一年差,現在我們最大的困難就是沒生意。”
商戶楊先生說:“市場太多,做生意的人太多,利潤就低。現在信息發達,交通便利,商戶們都是艱難維持著經營。”
市場里不少商戶將批發和零售結合在一起做,商戶許迎春經營文具店已經有16個年頭,她說:“我們的生意還是以批發為主,零售的量不大。2014年以前生意還可以,星期天來買文具的學生很多。現在學校都是封閉式教育,校門口都有文具店,學生也不愿意跑這么遠了,有的在網上店鋪買了直接送到學校,所以我們實體店的日子很難過。”
商戶李先生說,“以前房租逐年遞增,但是近兩年房租沒升沒降,就二七商圈而言,金林商場的房租算是低的了。”
不過,市場內也有對生意持樂觀態度的。商戶俞女士經營了一家毛筆店,她介紹自己家族已經有四代人在經營毛筆生意了,“我們的經營模式是家庭式,自己做的毛筆,高中低檔都有,我們的貨走商場、批發的都有。零售的價格要高一點,我們主要是走量,薄利多銷。”
中州商場 消費群體局限 生意不好 部分房租下降
中州商場作為鄭州典型的老商品市場,如今已經有29個年頭了,與附近的萬博商場等新市場形成鮮明的對比。沒有空調、扶梯停用等硬件設施問題,導致市場客流量大大減少。
中州商場共五層,總共將近500家商鋪,一到四樓主要售賣電子元器件,區域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個區,五樓多以倉庫為主,其中9家是做零售批發生意的商家。粗略統計,整個商場有9家空鋪,另外出租的商鋪有5家。
河南商報記者走訪發現,中州商場的空鋪大多集中在四樓和五樓,因為樓層高,商場只有一個直梯,更多的人需要爬樓梯購買所需要的零件,所以相對于樓層低的區位優勢,樓層高的客流量就相應減少了。
“沒有電梯,很多人不愿意往上走,所以五樓的租金就便宜一點,前段時間剛降價,每個月每平方米60元。旁邊好多店鋪老板都干不下去了。”五樓的一位商家對河南商報記者說。
一位賣收音機音箱的商家說,“新市場商鋪的租金大多數按平方米來計算,這老市場不按平方米算,位置好的話,小也貴,位置不好了,大了也很便宜。”
“像這些小配件,利潤低,有的顧客來了就要幾個,不賺錢啊。”一位做電線生意的老板娘說,“我們批發零售都做,很多老顧客要貨了,打個電話發個圖片,就可把貨給他送過去,但訂單量比前幾年少了。”
至于生意不好的原因,她分析說:“中州商場以電子元器件銷售為主,顧客家里的家電壞了,維修的時候缺了什么部件,才到商場來買,或者是把貨批發給一些維修家電的店鋪。消費群體的局限性很大,加上電商的沖擊,更多的人選擇在網上購買所需要的配件。”(記者 楊益瑩 實習生 李青彥 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