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于近期持續高溫,原定在今年7月10日開放的21處納涼避暑點,將提前在本周三對外開放。相比往年,今年的納涼避暑點數量略有下降。
火車站地區地一大道納涼點已經開放
7月3日,記者從鄭州市人防辦了解到,由于近期持續高溫,原定在今年7月10日開放的21處納涼避暑點,將提前在本周三對外開放。相比往年,今年的納涼避暑點數量略有下降。
據了解,今年推出的21處納涼點包括市人防辦直屬的納涼點3處,管城區3處,二七區3處,金水區3處,中原區1處,惠濟區1處,上街區5處,火車站地區2處。
市人防辦直屬的3處納涼點:分別在建設路與嵩山路交叉口東南角“7401”人防工程、伏牛路與中原路交叉口向北50米人防建筑公司的人防工程、火車站東廣場地下人防工程北出口。
管城區的3處納涼點:分別在城東路258號南倉街人防工程、管城街48號、大上海城負一層。
二七區的3處納涼點:分別在華潤萬象城B2層、北京華聯B1層、德化新街B2層。
金水區的3處納涼點:分別在東風路與文化路交叉口向東500米路北(百腦匯)、東風路與豐樂路交叉口(河南世紀聯華天旺店)、花園路61號(河南正道中環百貨)。
中原區的1處納涼點:在中原路與桐柏路交叉口向西30米路北。惠濟區的1處納涼點:在惠濟萬達負一層(電影院直梯下中廳)。
上街區的5處納涼點:分別在林溪苑(孟津路與許昌路交叉口西南角)、亞星廣場人防工程(中心路與登封路交叉口)、羅馬假日人防工程(登封路與許昌路交叉口)、正興翡翠城人防工程(淮陽路與濟源路交叉口)、江南小鎮人防工程(淮陽路與丹江路交叉口)。
火車站地區的2處納涼點:分別是地一大道31號口和地一大道43號口。
昨天下午3時許,記者在火車站地區地一大道43號口處納涼點采訪時,發現這里已經對市民開放。此處納涼點備有飲水機和桌椅,還有充電器,市民在此納涼時,可以聊天、喝水,還可以給手機充電。
該納涼點的負責人蔡先生說,由于近期持續高溫,他們上周就開始著手納涼點的開放準備工作,并于本周一上午正式對外開放。
據鄭州市人防辦的工作人員介紹,今年納涼點和可避暑處的開放時間,原則上定在7月10日~9月30日,每日9:30~17:30開放。按照規定,氣溫連續3日高于35℃時,納涼點要開放,因近期持續高溫,人防辦決定提前5天開放納涼點。
該工作人員說,納涼避暑是一項解民憂、送民需,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惠民工程。自2011年開始,鄭州市就開放了人防工程供群眾納涼,今年的納涼工作更加注重納涼避暑場所的質量,要求每個納涼點為群眾免費提供飲用水、桌椅。有條件的可提供圖書、健身器材等。今年設置的21處納涼點,數量上比去年少2處。造成數量減少的原因,一是可用的自管人防工程數量少,雖然各區都有一些自管的人防工程,但多數都是早期工程,內部潮濕、破損嚴重,地理位置也不好,且容易塌方,每年汛期都是防汛搶險的重點。二是協調難度增大。許多新建的人防工程基本上作為地下停車場或商場已經使用。地下停車場考慮到尾氣和安全,不適合納涼。而地下商場都由商戶租用,想從中拿出一塊地來納涼不好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