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現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很有必要進行“改革”,做好“加減法”,甚至變“強制”為“自主選擇”,如此才能減少民生“痛點”,變得更為便民。
“交的時候必須交、想用的時候卻用不上,每個月交的錢等于在睡大覺?!边@是許多市民對住房公積金的抱怨。作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住房公積金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也吸引了關注,有專家建議放寬公積金使用條件,賦予其社會保障功能以“喚醒”公積金。
現行住房公積金制度很有必要進行“改革”,做好“加減法”,甚至變“強制”為“自主選擇”,如此才能減少民生“痛點”,變得更為便民。
住房公積金制度要先做好“減法”,要簡化繳納、查詢、提取、續繳等辦理手續和流程,逐步減少提取障礙;其次,要做好“加法”,應逐步放寬住房公積金使用條件,使其用于支付房租、物業費、積分落戶等。如果繳存職工發生諸如領取失業保險金、被納入低保范圍或特困救助范圍等情況,公積金還應是一筆惠民助困資金,本人及配偶住房公積金均可提取;還應與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相銜接,形成一套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換言之,住房公積金的使用功能要擴大。
住房公積金需要轉型,需要做好“加減法”,如果條件成熟,則可以由民眾“自主選擇”,而非“強制”執行。讓繳存者受益,也讓不繳存者沒有煩惱,結果才會是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