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2月8日以來,鄭州、長沙、南京、石家莊等城市先后出現批量土地交易,但與節前的火爆氣氛相比,此輪交易中,各個城市的表現迥然不同。
因春節假期而中斷的土地交易市場,并未沉寂太久。自2月8日以來,鄭州、長沙、南京、石家莊等城市先后出現批量土地交易,但與節前的火爆氣氛相比,此輪交易中,各個城市的表現迥然不同。
2月14日,南京、石家莊迎來批量土地交易。石家莊出讓9宗土地,其中8宗底價競出,1宗流拍。南京推出7宗土地,1宗底價成交,1宗以1%的溢價率競出,另外5宗的價格被規則限定,進入搖號環節。上周就啟動交易的鄭州,共推出28宗土地,截至目前成交的十多宗地塊中,大部分為底價成交。
相比之下,2月10日的長沙土地市場相當火爆。6宗土地全部在當日競出,平均溢價率高達77.82%,其中兩宗地塊的溢價率分別達到168.4%和171.8%。在柳州(樓盤)、青島(樓盤)等非核心城市,也出現土地高溢價成交的個案。
在此期間,天津(樓盤)推出的一項土地出讓新規引人關注:設置土地價格上限,然后分別競報自持商業面積和自持住宅面積。
業內人士指出,這些信息正傳遞出一個信號:在約束性政策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土地市場的降溫將不可避免。且在地方兩會傳遞出的“維穩”基調下,各項限制性政策還會繼續推出。但非熱點城市的土地交易火熱,說明經歷了兩輪流動(從一線城市流向強二線城市,再流向區域中心城市)之后,充裕的樓市資金正繼續流向下一個熱點。
設限與“撞線”
2月14日,南京有7宗土地迎來現場拍賣,當天僅有兩宗土地交易取得結果,1宗底價成交,1宗以1%的溢價率被金茂獲得。其余5宗地塊均觸及價格上限。
南京是在去年5月底對土地出讓實施最高限價的,又于去年8月上調了土地出讓金的首付比例,從而抑制土地交易過熱。從2月14日的交易來看,雖然限價后的土地溢價率仍然不低,但市場氛圍已明顯不及去年同期——2015年末至2016年5月,南京高價地頻出,很多優質地塊的溢價率超過150%。
就在南京的5宗土地“撞線”的前一天,天津也出臺了一則類似的土地出讓新政:對土地設置價格上限,達到上限后,分別競報自持商業面積和自持住宅面積。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條款的推出,與年初天津市“兩會”上提出的“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目標密不可分。但對于熱點城市來說,在土地出讓中實施限價,已經成為遏制市場過熱的主要手段。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不完全統計,目前至少有北京、廣州(樓盤)、深圳(樓盤)、南京、蘇州(樓盤)、合肥(樓盤)、廈門(樓盤)、杭州(樓盤)、鄭州、武漢(樓盤)、無錫(樓盤)、福州(樓盤)、成都、佛山(樓盤)、中山(樓盤)、青島、天津共17個城市在土地出讓中實施限價(但并非全面限價)。其中,除杭州、鄭州等地對溢價率進行限定外,其余城市主要對價格進行限定,鄭州、武漢還配有“熔斷”機制。
從對溢價率的遏制來看,這些政策的效果較為明顯。根據易居克而瑞的統計,2016年南京土地平均溢價率為76%,今年初至2月12日,溢價率已降至59%。鄭州的溢價率從32%降至15%;北京從38%降到14%;廣州從37%降到11%;合肥從220%降至147%。
但正如天津新政的規定,由于配建部分的成本向純商品房部分分攤,使得很多土地的單價不降反升。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全國300個城市成交土地樓面均價為2313元/平方米,環比增加11%,同比增加54%。中原地產的統計也顯示,1月熱點城市的土地溢價率有所下滑,但大部分城市的單價有明顯提高。
資本繼續外溢
在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看來,熱點城市土地市場降溫,還有很多政策因素。其中最不可忽略的,在于政策層面對于房企資金的監管。
2月13日,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計劃備案管理規范第4號》,對私募資金投資16個熱點城市房地產進行嚴格監管。去年11月,銀監會也要求16個房價上漲過快城市(與上述熱點城市等同)的銀行業金融機構自查房地產融資和流向。發改委也于當月發文,嚴格限制房地產開發企業發行企業債券融資用于商業性房地產項目。
在此之前,上交所、深交所和央行也分別發文或表態,對房企發債、房地產行業的細分與分類監管、表外融資、土地貸款等進行強化監管。
張大偉認為,由于房企資金受到管控,土地出讓中的限制條件越來越多,今年的土地市場將進入逐步平穩階段,“地王”的數量和溢價率都會有所下降。
但與土地出讓中的“限”字訣類似,這些政策對熱點城市有較強的針對性。對于非熱點城市而言,管控力似乎有所欠缺。
2月10日,長沙迎來春節后的首輪土地拍賣。6宗土地以31.6億元的價格競出,平均溢價率為77.82%。其中,在“芙蓉區瀏陽河東岸057地塊”的出讓中,參與各方共“血拼”8小時,競價134輪,溢價率為168.4%,8588元的單價被指高出周邊在售房屋的價格;另一宗商業地塊的出讓中,競價次數137輪,溢價率達到171.8%。
這成為非核心城市土地交易的縮影。根據中原地產的統計,在春節后柳州出讓的兩宗土地中,溢價率分別達到113%和75%,青島一宗土地的溢價率達到131.3%,臨沂(樓盤)一宗土地的溢價率也達到109.8%,江蘇泰州(樓盤)、廣東中山也都出現溢價率超過50%的個案。
“樓市資金從核心二線城市繼續外溢。”張大偉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雖然融資渠道受到管控,但經過去年的銷售“大年”之后,大型房企手中的資金仍然充沛。在政策管控范圍越來越大的情況下,資本選擇進一步向非核心城市流動。在本輪市場周期內,這被視為樓市資金的第三輪流動。政策調控被認為是導致流動的主要動力。
事實上,長沙當地的業內人士反映,早在去年下半年,就有投資資金從外地涌向長沙購房。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輪的資金流動已經產生,如今已反映到土地市場上,并可能進一步投射到商品房市場。按照當前的態勢,長沙、青島,乃至春節期間頗受關注的海南(樓盤)市場,都可能成為下一輪資金流動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