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與北京、上海、廣州等這些城市相比,鄭州在經濟水平、科教水平、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高端資源的集聚和規模、環境承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需要彌補。
鄭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中應如何補短板?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
與北京、上海、廣州等這些城市相比,鄭州在經濟水平、科教水平、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高端資源的集聚和規模、環境承載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差距,需要彌補。鄭州還要繼續做大經濟規模,提升質量,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經濟的競爭力、輻射力,繼續擴大開放創新,提升鄭州市集聚科技創新要素的能力和水平,加快建設創新平臺和載體,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提升創新水平,與國外一流大學合作,建設高水平的大學,鄭州市要引進國外名校,提升科教水平。鄭州市要引進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和規劃建設理念,加快綠色城市、海綿城市、智慧城市、人文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品位和承載力。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陳思
鄭州要建設中心城市,交通擁堵、霧霾等城市病會不會更嚴重呢?
省政協提案委副主任、原河南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蘇:
這是悖論,因為大城市不一定會有城市病,小城市也會有大城市病。我們一說發展大城市,就想起了城市病,談大色變。
其實,鄭州的城市病,是因為規劃落后導致的,鄭州四屆城市規劃,每次規劃都是滯后于實際發展水平的,沒有一次是超前的。因為鄭州的規劃沒有超前意識,沒有跟上城市的發展速度,在管理水平上也沒有跟上城市的發展速度,所以出現了很多問題。建了拆,拆了建,實際上還是規劃不好的問題,我們可以邀請世界一流專家來做鄭州的規劃,超前規劃,往3000萬甚至4000萬的人口規模來搞。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陳思
鄭州為何會入選國家中心城市?
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云:
將鄭州市建成國家中心城市首先是一項國家戰略。從鄭州市自身的發展來看,隨著新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城市地位不斷提升,尤其是城市首位度不斷提高,已經在整體上由極化發展階段進入擴散發展階段,對周邊外圍地區的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將鄭州市建成國家中心城市,符合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陳思
從哪些方面入手去培育產業投資信心,吸引產業投資者?
中國產業集聚研究專家楊建國:
民企投資有四大難,不愿投、不敢投、不會投和沒錢投。民資最怕地方招商“惡婆婆娶媳婦”,而這些做法直接影響當地民間投資。
從追求數量吸引投資發展到如今精準招商,很多地方招商引資有很大壓力。吸引投資關鍵是培養投資信心,無論是客商還是政府,雙向信心都要培育。
打造透明、法治、公平、開放的招商軟環境,不僅能夠加大投資者的信心和對地方投資環境的認同,還能激發投資者的責任感,進而將企業自身發展和地方經濟發展融為一體,實現更好的發展。所以,各地必將把招商與服務的一體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地方要不斷提高自身技術、人才等要素,增強產業鏈的發展活力和創新能力。加強自身品牌建設,“引進來”和“走出去”雙管齊下,密切跟蹤研究產業轉移的新動態,不斷完善引資的長效引導機制。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肖萌
國企改革產業結構調整中去杠桿、去泡沫的關鍵是什么?混合所有制體制對于國企未來發展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
河南省政協常委馬志剛:
產業結構調整要依托企業自身特點,發揮優勢規避缺點。目前有些國有企業在改革中存在“缺位”問題,并缺乏創新力。但只有創新才能驅動發展,在市場上拼,就要定下短期、中期、長期目標,看長遠利益。
我個人看法,建議國企改革從完全競爭性的行業中退出。放開自己,引入民營資本,出讓部分股份,出讓的這些錢,政府可以用在民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
一些涉及民生的“壟斷性”國企,可以讓國有企業占大股份,民營資本占小股份。這樣在穩定的基礎上增加企業活力,在市場競爭中增加生命力。但對于不完全具有競爭力的國企,可以讓民營資本占多些股份,近乎完全市場化的體制,反而國有股份會增值。
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肖萌
政策性調控對樓市長遠發展能起多大作用?要根本解決供給關系,關鍵是哪些?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房地產經濟學院教授 劉社:
這些調控市場的政策都是應急政策,不是長遠之策。
房地產發展的真正問題,在于房地產已經“綁架”了當前經濟。近20年來,我國經濟和政府財政收入,高度依賴房地產發展。什么時候地方財政不再依賴地產了,房地產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也就解決了。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形勢和經濟形勢密不可分,在當前經濟下行時期,還不能過度打壓地產行業,否則財政收入會面臨很大壓力。我們希望靠投資拉動經濟,但國內產能過剩,因此目前房地產在地方經濟發展中還是占比很重。
經濟環環相扣。穩定發展房地產業,需要讓實體經濟振興、創新經濟振興,這要很長時間,也需要一攬子的政策落地執行。東方今報·猛犸新聞記者 肖萌
怎樣判斷是否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省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宋向清:
能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中心城市,兩個指標值得關注,以2020年為限,一是常住人口總量能不能突破1000萬,二是經濟總量能不能達到10000億元。如果這兩個指標實現了,那么作為國家中心城市,鄭州的底氣就更足,氣場就更強,魅力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