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鄭州限購再次升級。日前,鄭州市發布《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工作的通知》,規定非鄭州戶籍家庭購買住房時,需提供在本市連續繳納2年以上(含2年)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
畸高房價對年輕人的“擠出效應”,顯然不利于鄭州持續迸發出勃勃生機。
鄭州限購再次升級。日前,鄭州市發布《鄭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工作的通知》,規定非鄭州戶籍家庭購買住房時,需提供在本市連續繳納2年以上(含2年)個人所得稅或社會保險證明。鄭州180平方米(含)以上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也被納入限購范圍。此外,還有嚴格執行住房公積金貸款相關政策、稅務部門加強稽查、房地產主管部門約談脫離實際提高銷售申報價格的房企等等。
面對鄭州這一輪樓市價格的非理性飆漲,以及由此引發的剛需購房者恐慌性購房,尤其是炒房投機者的哄抬房價和“攪局”,鄭州市果斷出手調控,舉措接二連三——先是9月14日開始第一波調控,出臺“限地價競房價”、熔斷機制等政策,繼而在國慶假期將調控升級,市內五區、航空港區、鄭東新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施行限購18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宅;鄭州戶籍允許購買2套,外地戶籍允許購買1套;限貸政策要求首套首付提高至30%,二套首付提高至40%。如今,調控再次升級,增加了180平方米以上房源的限購,外來人口購買增加2年社保或納稅證明。政策“組合拳”頻頻出擊,無疑有助于房地產市場告別“高燒”癥狀。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鮮明定位。會議還提出,要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出現大起大落。此前媒體曾多次報道,本輪樓市暴漲中,活躍著很多外地人、投資客的身影,甚至有人一買好幾套、幾十套。有媒體報道,根據克而瑞《1~7月鄭州消費者購房報告》,其間,鄭州外籍購房者比例高達82%,到今年8月底,這一比例甚至上漲至85%,而鄭州戶籍購房者僅占18%。很多在鄭州打拼多年的家庭,面對節節升高的價格只能望房興嘆。
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龍頭,作為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作為全國人口凈流入城市之一,鄭州正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我們對這個城市的未來怎么樂觀估計都不為過。但是,鄭州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必須留得住企業、留得住人才。相信這兩年很多人都有這個體會,街上的商鋪頻繁地改換門庭,換了老板之后又開始重新裝修。筆者聽很多開店的人吐槽過自己的尷尬——賺的錢大多都用來交房租了。這基本可以讓人拼湊出一種感覺——畸高的房價推高房租,畸高的房租推高商務成本和經營成本,繼而嚴重遏制這個城市的商業活力和經濟活力。
最關鍵的還是人,尤其是年輕人。今年5月份,騰訊QQ大數據發布“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鄭州年輕指數高達80,超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這個城市的希望、活力和未來,從某種程度上說,就在于這些蜂擁而至的年輕人。但是,被炒高的房價、節節攀升的房租,會讓很多年輕人感覺不到這個城市在“接納”自己,反而產生一種被排斥感,一種奮斗多年依然無法“落腳”的無根感。畸高房價對年輕人的“擠出效應”,顯然不利于鄭州持續迸發出勃勃生機。
對于這次限購升級,鄭州市政府一位負責人對媒體介紹說,這樣做是為了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行為,穩定住房價格,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限購升級,穩定樓市,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群眾的期盼,鄭州以限購讓樓市“退燒”的舉措值得肯定,但是,光“限”還不夠,這只是做了“減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具體而明確,“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的同時,微觀信貸政策也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還要“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房價上漲壓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應,提高住宅用地比例”,還有“加快住房租賃市場立法”、“加強住房市場監管和整頓”等。顯然,在做“減法”的同時,另一方面還要做“加法”,加快房地產市場供給側改革,讓大家有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