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住建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房地產中介機構存在的七類違法違規行為。
近日,住建部發出通知,要求各地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房地產中介機構存在的七類違法違規行為。
同時,針對已查實的違法違規企業進行了集中查處,我愛我家、愛屋吉屋等知名房地產中介先后出現在住建部違法違規房地產中介機構名單中。
房地產中介行業不規范行為成為擾亂樓市健康發展的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此前住建部召開的規范房地產中介行為持續整頓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指出,房地產中介行業違法違規問題仍較為突出,嚴重侵害群眾合法權益,擾亂市場秩序,社會反映強烈,將保持嚴查高壓態勢。
不少購房者都有類似的憤怒經歷:明明在網上看好的房源,打電話咨詢房產中介經紀人時,卻被告知房子要么已經“售出”,要么就是以各種理由搪塞稱房子買不了。但隨即,中介就開始不斷向你推薦其價格更高的房源來。
在房屋交易火爆時,幾家房地產中介為了搶奪房源簽單,肆意鼓動賣家抬價,再將價格虛報給買家,在買、賣方大作“忽悠”文章,以讓自身獲利。
上述例子,并不是全盤否認房產中介行業形象,但該行業目前確實存在著多家企業、數量不少的經紀人心術不正的現實。
房地產中介行業亂象主要源于監管制度和機制供給不足,存在明顯的空缺。筆者注意到,在傳統或互聯網類中介領域,虛假房源、陰陽合同等違規頑疾更是長期存在于行業中間,無法得到有效根除。
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杰指出,從監管機制層面講,企業違規的“邊際收益大于邊際成本”,懲罰與收益不成正比,無法對違規者形成有效震懾作用,隨著房地產市場不斷升溫,不少企業寧可鋌而走險。
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發展普及與房地產中介行業結合后,確實給購房人帶來了便捷和實惠。由于減少了門店拓展與運維的成本支出,互聯網中介掀起了一場“中介費革命”,大幅縮減了傳統中介機構的收費標準,將門店運維成本讓利給消費者,無論從行業發展還是購房人角度來看,這都是件好事。
但互聯網在房產中介領域的興起和應用的同時,也成為不少中介機構鉆監管空子、滋生違法違規行為的培養基礎。在缺少有效監督、有力度懲戒的背景下,使得互聯網成了中介機構違規的重災區。
由于互聯網中介機構缺少長期的業務積累和資源儲備,不得已通過惡意競爭手段搶奪客戶,哄抬房價,造成了市場亂象;互聯網又有著海量存儲特點和實名核準難的問題,成了不少中介機構無成本違規的“培養皿”。
房地產行業是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過程中逐漸成長和壯大的行業之一。在早期階段,企業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賺錢求生存,而無暇顧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成本。
專家認為,在制度供給層面,激勵約束機制需要進一步完善。對于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較好的企業,在未來業務拓展方面應該給予政策傾向,而對于失信違規行為情節嚴重的企業,要實行一票否決制。
隨著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愈發成熟,存量巨大的二手房交易勢必將成為日后交易的主流,原本定義為房地產中介服務的中介機構,地位也變得愈發重要。
在巨大的發展機遇面前,房地產中介企業更應該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恪守誠信經營的底線。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之下,更要求企業潔身自好,并制定相應的規范嚴格要求員工。
只有誠信經營、提供優質服務、勇于擔責的中介企業,才能得到購房者的認可,得到市場的青睞,才能從二手房市場獲得更多機會。而那些還以惡意欺騙、違規操作當營生手段的黑心企業,必將被市場所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