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解決擁堵,在10月25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從1979年就開始研究交通擁堵,全國交通控制研究室五位元老之一的彭國雄給的建議是,建立鄭州版智能交通體系,分散擁堵路段交通壓力;發展公交專用道,越是擁堵的路段越要建,把大量乘客吸引到公共交通上。
9月份以來,隴海路—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橋成為鄭州交通擁堵的最大“槽點”。1公里的路程,常常要花上半個小時才能通過。
如何解決擁堵,在10月25日鄭州市城鄉規劃局召開的新聞通氣會上,從1979年就開始研究交通擁堵,全國交通控制研究室五位元老之一的彭國雄給的建議是,建立鄭州版智能交通體系,分散擁堵路段交通壓力;發展公交專用道,越是擁堵的路段越要建,把大量乘客吸引到公共交通上。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鄭州機動車保有量120萬,2011年為183萬,2014年為278萬,2016年最新的數據是320萬。
今年,鄭州的機動車保有量已超過廣州、杭州、武漢,排全國第八。
在彭國雄看來,9年來,鄭州的機動車增加了1倍多,而道路只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左右。
因此,盡管鄭州從2013年前后進入大規模路網建設時代,但仍供需失衡。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交通院副總工程師李鳳軍認為,鄭州的快速路建成后,由于整個路網不能與快速路匹配,未來還會形成新的堵點。
鄭州市城鄉規劃局黨委書記、局長楊東方說,鄭州已經適時啟動了新一輪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工作。今年5月4日,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復該規劃。
未來,軌道交通線網修編以“交通先行、軌道交通主導、規劃引領、科學布局”為規劃方針,以“穩定既有、分層規劃、雙心放射、銜接三城、兼顧組團”為指導原則,主城區線網形態呈“米字+一環兩橫四縱”布局,市域快線形態呈“三角錨固+五軸放射”布局。
軌道交通規劃至2050年,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由21條線路組成,總規模959.2公里,車站510座,覆蓋范圍涵蓋了中心城區、航空港區和東、西、南三座新城,以及新鄭、新密組團。
預計2018年底前,鄭州12條地鐵將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