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各國財長行長齊聚一堂,就經濟增長、英國脫歐、各國貨幣政策、財稅制度改革、企業債務風險等時下熱門宏觀經濟議題進行討論。“龍門陣”上,到底傳遞出什么信號?
7月23日至24日,2016年第三次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成都舉行。各國財長行長齊聚一堂,就經濟增長、英國脫歐、各國貨幣政策、財稅制度改革、企業債務風險等時下熱門宏觀經濟議題進行討論。“龍門陣”上,到底傳遞出什么信號?
信號一:房地產稅制改革要義無反顧地去做
“只要是真正的收入再分配,就會受到真正的阻礙。這是一個難題,下一步也是我們的任務,我們要義無反顧地去做”,財政部部長樓繼偉關于房地產稅的一番表態引起了各方關注。
樓繼偉明確表示,應該改革房地產稅制,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推出正式方案,主要是受制于信息征集能力弱以及利益調整阻礙,因而房產稅是最難達成共識的稅制改革項目。
“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是十八屆三中全會60項改革任務中的一項,相比之前“穩步推進”、“適時推進”表態看,新一屆政府改革的決心更大。
但正如樓繼偉所言,“受制于信息征集能力弱以及利益調整阻礙”,房地產稅的推進一直在困難中前行。有媒體報道,目前對自然人征收房地產稅所需的信息收集工作正在加快,國土部力推的不動產統一登記客觀上有利于摸清房地產家底,為房地產稅的出臺奠定更為扎實的基礎。國家稅務總局今年在全國所有省份推行的金稅三期工程,對自然人進行全員建檔,包含個人房產信息,也在為房地產稅改革鋪路。
信號二: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貶值超過3%。英國脫歐公投之后,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使得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近日,人民幣匯率更是圍繞著6.7“鏖戰不已”,各國對人民幣匯率走勢十分關切。
在G20成都會議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處于合理區間,中國將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
周小川表示,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適應期后,市場參與者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理解已更為深入。目前,人民幣匯率對一籃子貨幣保持基本穩定,市場信心進一步穩固。未來,中國將繼續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不斷提高政策規則性和透明度,加強與市場溝通。
25日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2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6860,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91個基點。
信號三:不得輕言干預企業債務風險
今年以來,中國鋼鐵煤炭等行業的債務違約案例不斷增多,其中不乏央企,公共財政將對化解國有企業風險發揮什么作用?在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結束后新聞發布會上,樓繼偉用英文回應稱:“Help but not bailout”(援助但不兜底)。
樓繼偉坦誠,目前有些企業債務率較高,但并沒有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他同時表示,當系統性或區域性債務風險即將對經濟造成巨大損失時,公共財政不得不介入。
樓繼偉特別強調,當公共財政進入挽救企業時,需要評估這些措施對于納稅人的損失有多大,不得輕言公共財政干預債務,但同時政府也不能不作為。
“這時候就需要宏觀審慎的監管”,樓繼偉稱,尤其是對那些“大而不能倒”的金融機構,因為當他們發生災難性風險時事實上就“綁架”了政府,為了經濟安全政府不得不為它們“埋單”。
信號四:中國將對數字經濟征稅
目前共享經濟、電子商務等新經濟正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新業態帶來生活便利和增長新動能的同時,數字經濟中的溢出問題也受到關注。
樓繼偉以剛剛開始征稅的跨境電子商務為例,跨境電商在此之前適用較低的稅率,從境外進口的貨物收取的稅比境內要低,這樣會打擊國內研發制造。他指出,稅制首先要體現公平性原則,跨境電子商務征稅對國內制造商是保護和公平性的體現。
他同時指出,大家一談到創新就是需要減稅,但適當收稅并不是不鼓勵創新。“鼓勵創新,首先是公平。”樓繼偉強調。
樓繼偉表示,對數字經濟征稅同時存在難度。因為他們有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和既得利益。同時征稅要解決技術上的難題,“首先要實現監管,監管上去,稅收才能上去”。
信號五:中國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近日,IMF將今明兩年的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分別下調至3.1%和3.5%,面對全球性經濟下行壓力,各國顯示出了信心。
會議指出,G20正在采取行動增強信心和促進增長,重申將各自以及共同使用“所有政策工具”,包括貨幣、財政和結構性改革政策。
樓繼偉表示:“各國的具體措施由各國的經濟狀況決定,中國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所以要推進供給側改革;美國的主要矛盾出在需求端,所以更多考慮需求層面。而從全球來看,不管從供給側發力還是需求側發力,穩增長都是共識。”
樓繼偉指出,采取財政、貨幣和結構性改革等一切政策工具來提升GDP、推動包容性增長是G20成員的共識。共識還包括積極推進結構性改革,尤其是提升結構性改革指標體系中的勞動生產率。
樓繼偉解釋:“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各國的勞動生產率都在下降,改革的結果就是要提升勞動生產率。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不確定性增大,使得大家更容易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