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鄭州常莊水庫是國家一級飲用水源地,是鄭州市民的“大水缸”。然而,這座本應處于一級環境保護的水庫周邊,竟然成了一些人大肆偷倒垃圾的垃圾場。
常莊水庫周邊垃圾隨處可見
鄭州常莊水庫是國家一級飲用水源地,是鄭州市民的“大水缸”。然而,這座本應處于一級環境保護的水庫周邊,竟然成了一些人大肆偷倒垃圾的垃圾場。有人甚至把養豬場、養雞場、廢品收購站等建到水庫邊上,還有人直接把鴨子趕到水庫里放養……
水庫邊有垃圾堆高達10米
10月8日,本報在A13版報道了“鄭州市飲用水一級保護區”石佛沉沙池周邊垃圾遍地的問題之后,又不斷有讀者向本報反映,位于鄭州市中原區西南側的常莊水庫,堆放的垃圾更多,有的垃圾堆甚至高達10米。此外,水庫邊還有養殖場、廢品收購站、石膏加工廠和旱廁。
常莊水庫始建于1959年,1960年底竣工投入使用,該庫位于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的賈魯河支河賈峪河下游,壩址在鄭州市西南中原區須水鎮王垌村東,水庫控制流域面積82.5平方公里,總庫容1740萬立方米,被水利部列入全國重點防洪水庫,被省水利廳按大型水庫管理,是鄭州市城市供水的“大水缸”。
10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常莊水庫調查。一進入庫區,便看到入口指示牌上寫著“您已進入鄭州市常莊水庫飲用水源一級保護區”等內容。為杜絕水庫水質受到污染,庫區內除了嚴禁傾倒垃圾、堆放污染物外,還禁止排放尾氣超標的貨車和運輸危險品的車輛通行。
然而,上午8點,記者在水庫大壩的西南側,看到岸邊有成堆的生活垃圾,綿延30米長。垃圾中有廢棄的各種包裝袋、飲料瓶、舊衣物等,一旦下雨,沖刷過垃圾的污水,便會直接流進水庫里。
在水庫的東邊沿岸,記者從正在修建的南水北調向常莊水庫輸水的吊閘旁邊看到,南側的水庫護坡上,有一堆高達10米的生活垃圾。垃圾中蒼蠅成群,臭氣撲鼻。
在水庫東岸的道李村西頭,距離水庫不到50米的小路上,有一家廢品回收站。此時,回收站大門緊鎖,該站收購來的破爛堆滿了通往水庫的小路。這些破爛中,有廢舊電線、輪胎、塑料和盛裝化工原料的桶等污染物品。附近居民說,一到刮風天氣,這些有毒有害的破爛便大量刮進水庫,污染水源。在廢品回收站南側的水庫邊,堆放的垃圾占據了半個籃球場大的地方。
順著這片垃圾向前走,有幾間簡易房。簡易房旁是一大堆白色石膏碎塊,距離庫區水面不到1米。附近村民說,這是一家石膏加工作坊,每天都產生大量的廢料。這堆廢料的南邊,修建了一座旱廁,距離水面不到5米。旱廁后面的化糞池距水面更近。
據家住劉灣村的楊女士介紹,目前水庫邊的劉灣村和常廟村正在拆遷改造,以前村民在的時候,村口有人值守。今年年初村民搬走后,這里就變成了無人管理的地方,每到夜間,就有大量的垃圾車,從外面進入庫區,將成車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往庫區和岸邊傾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