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更多商業體的開業,搭建了多元化的平臺,看電影也逐漸成為家門口的消費,而觀影的體驗感也更加愉快舒適,演變成一種社交的需求,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商業的人氣,提升了商業地產熱度。
核心提示|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西游記之大圣歸來》沖向8億元票房,而《煎餅俠》已經突破10億元票房的大關,連續第18天蟬聯票房冠軍的《捉妖記》累計票房達到18億元。業內人士表示,票房較高的影院有九成以上都是在購物中心里。
如今,電影院早已成為購物中心、社區商業等商業體的標配,促成了“商業改變生活”。隨著更多商業體的開業,搭建了多元化的平臺,看電影也逐漸成為家門口的消費,而觀影的體驗感也更加愉快舒適,演變成一種社交的需求,同時也大大提升了商業的人氣,提升了商業地產熱度。
地產與影院上演傾城熱戀
院線的快速擴張,促使了影院、銀幕的數量不斷增長。院線以制片、發行為方向,為影院供片、排片,每個影院里可以根據規模來安裝銀幕的數量。根據相關機構統計顯示,我國有萬達院線、保利院線、上海聯和院線、廣東大地院線、中影星美院線等近40條院線,影院總數約6000家,而銀幕總數接近3萬塊,每天還以一定的速度繼續增長。
在院線、影院、銀幕迅速增長的背后,也反映了電影行業的發展正熱。從今年開始,一大波以網絡小說改編為主的電影迅速走紅,如《何以笙簫默》、《左耳》、《煎餅俠》、《小時代4》等。從《捉妖記》、《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煎餅俠》等影片中可以看出,國產片的制作水平越來越高,也得到了消費者的高度認可。
從鄭州的情況來看,商業地產的爆發,也促進了影院數量的擴張。幾乎所有的商業體都會配有電影院,尤其是新開業的購物中心。以前,鄭州的影院大多都集中在市中心,如最早的是東方紅影院、奧斯卡國際影城等。
在隨后的發展中,影院與商業體形影不離。隨著購物中心的不斷增加,電影院也越來越多。目前,中原萬達廣場、二七萬達廣場、錦藝城、瀚海北金、西元國際廣場等數十個購物中心里,都有電影院,涵蓋了萬達影院、成龍耀萊影院、17.5今典國際影城、橫店影城、中影院線、奧斯卡影城等數十個影院品牌。
此外,影院也更多地進入了社區商業中,社區的配套品質也越來越品牌化。朗悅公園茂引進了萬達影院,讓小區的住戶以及周邊的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看電影。
看電影頻率增加,驅動商場關聯消費
RET睿意德發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票房總收入達到了293.38億元,與2013年相比收入增加了78.7億元,同比增長36.15%。百強票房門檻也從去年的3085萬元升至3700萬元,其中鄭州市場進入百強的影院有4家,表現不俗。
從鄭州影院總票房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為本地商業帶入客流總量達1437.5萬人次,相較2013年同比增長24.3%。而從單一影院客流統計對比,耀萊國際影城錦藝店以158.68萬人次僅次于北京成龍耀萊國際影城五棵松店的277.97萬人次位列第2。
針對鄭州市場影院現狀分析可得,作為城市級購物中心的影院帶入客流基本在100萬人以上,影廳數量在10~14個,區域級帶入客流平均在70萬人次,8~10個影廳,社區級的一般在10萬~20萬人左右,影廳配置一般在4~7個。
“開發商把電影院放到購物中心里,起到了人流發動機的作用。”在業內人士王先生看來,如果把人比作汽油,那電影院輸入的是汽油,輸出的就是能量。通常,只要有新片上映,大家都會來電影院看電影,讓購物中心熱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