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幾年,專家們經常在各類論壇上講:“現在貨幣發得這么多,錢貶值得厲害,普通人沒有更加合適的投資渠道,買房絕對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上上之選。只要分清投資和投機的區別,炒股和買房該選擇哪個也就不必糾結。
前幾年,專家們經常在各類論壇上講:“現在貨幣發得這么多,錢貶值得厲害,普通人沒有更加合適的投資渠道,買房絕對是資產保值增值的上上之選。”
彼時,買房子確實是不二之選,因為左看右看,再沒有更好的投資標的。股市處于熊市的底部,股民早被折磨得半死不活;古玩字畫茶葉木頭,收藏類的產品一方面有高門檻,另一方面普通人也難解其中味,根本不敢參與;其他黃金白銀之類的重金屬投資,更是將很多人套住……
如今,隨著樓市在2014年的深度調整,以及股市的暴漲走牛,大量資本開始騰挪到更具有賺錢效應的A股中去。據說,2014年底的月均開戶數都逼近300萬,有數萬億元的資金從各種渠道流入資本市場。
資本都在追求更高的收益,所以從樓市流入股市也順理成章,但對于普通人來說,炒股和買房之間的糾結,卻不能簡單地以追求“賺錢效應”來衡量。依我看,無論是當年大家扎堆炒樓買房,還是大媽們都去開戶炒股,并非追求最優選擇,而是資本在一場“搶錢比賽”中做出的最不壞的選擇。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是一個“比爛時代”,隨著經濟增速的下滑,中國各類問題開始暴露;國外的情況似乎更慘,別說增長了,能保證不破產就差不多了,所以很多國家都推出了以吸引中國中產階層為目標的移民政策。面對此情此景,大家一琢磨,牛市已經來了,即使是不會炒股的也能跟著賺錢,何必還把錢放在風險越來越大的樓市上?
很明顯,大家并不是在追求更高的收益,而是在追求更低的風險。而這恰恰是普通人投資的基本要求:在不確定的市場中,避免最大的風險,追求更多確定性的收益。換句話說,任何時候投資都需要一個“最不壞的選擇”,否則,就更像是投機。
所以,只要分清投資和投機的區別,炒股和買房該選擇哪個也就不必糾結。
現代經濟學之父凱恩斯是股票、債券、商品和貨幣交易的高手。除了思考經濟問題之外,他對股市也十分感興趣。他在代表作《通論》中指出,“投機是一種預測市場心理的行為,投資則反映了對整個投資生命的預期收益?!?/font>
投資和投機的關鍵在于時間周期的選擇,在一個足夠長的周期內,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是該通過預測資本的流向,獲取巨大的收益,還是在可預期的范圍內,做到落袋為安呢?前者是經濟學家和資本大拿們的專業領域,連他們都難靠資本市場安身立命,更何況普通投資者?所以我更傾向于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內尋找最合適的資本標的,賺取屬于自己的利潤。
可以看到,中國股市一貫是“牛短熊長”,遵循著“一賺兩平七虧錢”的規律,對于很多新進場的股民來說,很可能還沒有享受到牛市的蛋糕,就被熊市割了韭菜——認為我是在危言聳聽的朋友可以回顧一下中國股市,無論是上個世紀末的牛熊周期,還是2006年~2014年的完整牛熊市,無一不是照著這樣的規律運行。
而就現在的普通人而言,投資樓市仍然是最不壞的選擇。因為中國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作為中國的支柱型經濟,近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產刺激仍然是政府刺激的主要方面,政策面利好無疑將推動市場穩步上升。此外,中國城鎮化的腳步在不斷加快,隨著大量人口進入城市,新增城鎮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和城市年輕人成家及中年人改善型住房需求,也將保證樓市不會出現很多人預測中的“崩盤”。
以鄭州樓市為例,即使成交量沒有達到幾年前的巔峰盛景,但在大量剛性需求的支撐下,房價依然呈現了一個穩步上行的態勢,再加上國家持續不斷的利好政策刺激,房價暴漲雖然可能性不大,但維持上升態勢是可以預見的。
兩相比較,如果沒有投機的能力,不如去選擇最為穩妥的投資方式,而在這其中,樓市大概是最不壞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