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城鎮化是繼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開放的體制紅利等之后的最大紅利,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驅動力量。
兩會上,多位省政協委員表示,新型城鎮化是繼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開放的體制紅利等之后的最大紅利,是未來經濟增長的一大重要驅動力量。
一個現實
我省城鎮化率
比全國低了10%左右
城鎮化,是指人口向城鎮集中的過程,從改革開放至今,已進行了30多年。2013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53.73%,我省的城鎮化率為43.8%。
這些年,我省城鎮化率在不斷提高。根據規劃,2015年我省城鎮化率要提高1.9個百分點左右,達到47.1%,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6%左右。
省政協委員陳益民說,與全國平均城鎮化率相比,河南低了10%左右。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題在于河南企業數量太少
應加大工業化的力度,企業多了,需要的工人也會增多。
——省政協委員陳益民
在陳益民看來,河南企業數量太少。2012年底,全國有企業828.7萬家,河南有企業28.3萬家、在全國排第十。我省GDP在全國排第五,GDP排名前四的省份,“它們各自的企業數量是我省的2.5~3.5倍”。“我省的人口數量并沒有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約束了我們城鎮化發展的水平。”他說。
把農民趕到樓上 那不叫城鎮化
城鎮化需要從大城市周邊輻射。
——省政協委員張曉盈
“新型城鎮化,不是‘造城’,也不是簡單將農民趕上樓。”張曉盈說。“把幾個村子拆了合并,到一處建樓房,把農民聚合起來,這并不叫城鎮化。”省政協委員、三門峽市政協副主席張景林說。
事實上,一些農民“進城上樓”,利益得不到保障,無法安居樂業,生計都成了問題等,都成了城鎮化的“內傷”。
什么是新型城鎮化
將產業帶和城鎮化結合起來
搞新型城鎮化,實際上是把人集中起來,進行產業化。
——省政協委員吳水林
在吳水林看來,新型城鎮化一定是在有產業支撐前提下的城鎮化,沒有產業作為支撐,沒有創造就業機會,是很難留住人的,“這次省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建1500個億元產業帶,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思路,將產業帶和城鎮化結合起來,把小城鎮變成一個以產業做支撐的區域。”
要讓農民工享受“同城待遇”
新型城鎮化,要以人為核心,讓農民進得來、住得下、過得好。 ——省政協委員張樹才
我們統計城鎮化水平時,把在城市里就業6個月以上的都算作城鎮人口。如農民工群體,只在統計上實現了城鎮化,享受不了優質公共服務。“真正實現人口城鎮化,核心是穩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問題、同城待遇問題,抓緊制定并有序實施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推動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農民工并逐步實現均等化。”吳水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