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溫,再加上周末,7月20日,鄭州供水兩個重要數據再次被刷新,一個是97萬立方米的日供水量,一個是供水日缺口20萬立方米。” 供水正常時,石佛沉砂的水位保持在3~4米,才能為柿園水廠準備充足的原水,目前由于用水需求量太大,石佛沉砂池的水位已經降到1.3米左右。
高溫,再加上周末,7月20日,鄭州供水兩個重要數據再次被刷新,一個是97萬立方米的日供水量,一個是供水日缺口20萬立方米。因供水量不足導致的全城降壓供水,這在鄭州供水史上還是首次。
據介紹,鄭州供水幾個水廠的設計日供水能力為92萬立方米。進入7月份以來,日供水量僅有兩天未達90萬立方米。今年,日供水量超過90萬立方米天數已有51天,而去年整個夏季,日用水量超過90萬立方米的只有42天。
數據
日缺口達到20萬立方米,個別小區一樓都沒水
家住中原路西三環附近的安先生,昨日早上起床后發現,家里的水突然變小了,“水流像筷子一樣,往年都沒遇到過這種現象。”
而家住南陽路興隆鋪路口的欒先生說,從昨日早上到下午4點,家里一滴水都沒有。
“目前鄭州缺水非常明顯,連中原路、南陽路往年水壓充足的路段也開始水壓不足。”市自來水公司生產安全部副主任張建煜介紹,往年的6、7、8三個月用水緊張,今年5月份以來,供水緊張局面就開始出現。今年,日用水量超過90萬立方米的天數已有51天,“按照往年的經驗,供水緊張局面將一直持續到8月底,意味著還有40天時間要備受缺水的煎熬。”
“有多少水就放出去多少水,水壓依然達不到正常值。”張建煜說,根據測算,鄭州市目前供水量日缺口在20萬立方米左右,全市整個水壓降低了10到14米,意味著以前家住5、6、7層的居民家有水,現在最多能供到三層,個別區域可能二樓一樓都沒水。
同時用兩個廠的水,小區仍然停水一周多
“航海路富田太陽城小區停水兩三天了,何時才能恢復供水?”18日中午,市民姬先生致電晚報。
張建煜說,直到7月18日,富田太陽城多層住戶已經連續一周無水,而該小區距離東周水廠只有6、7公里,距離柿園水廠15公里,同時用兩個水廠的水,卻仍然無水可用。
18日晚上10點,鄭州供水做了一個試驗,關閉部分閥門,調高通往該小區的水壓,也就是說,專門向該小區供水。
正常情況下,該小區管道水壓是0.27兆帕,在降壓時段,水壓只有0.15兆帕,在經過半個小時放水之后,水壓卻只達到了0.21兆帕,多層住戶家中水流增長不明顯,“這說明水還沒達到富田太陽城,在路上都被其他用戶用完了。”
“每天高峰時段,幾個水廠的清水池全是拉空狀態。目前我們只有在夜間2點后進行清水池儲水,在早上5點到7點時段進行充足供水,7點以后降壓供水,不能保證全天有水。”
7月21日起
全城開始降壓供水
數據顯示,2011年鄭州市供水量為25773.26萬立方米,2012年供水量27985.62萬立方米,2013年供水量30288.14萬立方米,今年供水量計劃3.1億立方米。
但截至6月底,今年的供水量已經近半,而此時,夏季用水高峰期還沒開始。
張建煜介紹,7月20日,鄭州市的日供水量達到97萬立方米,這是今年的日供水量最高值。刷新紀錄的不止是這個數據,“今年的7月份以來,日供水量超過90萬立方米的天數近20天,這是從沒出現過的。目前全年超過日供水量90萬立方米的天數為51天,而去年整個夏季用水結束,日用水量超過90萬立方米的只有42天。”
目前,全市的日供水能力僅有92萬立方米,其中柿園37萬立方米,白廟30萬立方米,東周19萬立方米(含原井水廠),石佛水廠6萬立方米,這意味著,鄭州供水每一天的供水量,都在最高值上徘徊,并且無法滿足用水需求。
“這種窘迫的情況,導致21日起,全城降壓供水。在鄭州供水史上,除非是設備故障階段性停水,由缺水造成全城長時間降壓供水,60多年來還是首次。”張建煜說。
調查
人口增加,水廠規模不變
導致用水緊張
全城喊渴,我們的自來水都去哪兒了?“城市框架拉大,人口增加,水廠卻沒增加,造成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張建煜說,在鄭州市供水比例分配上,民用水占“頭把交椅”,近兩年來,供水量以每年2000萬立方米的速度在增長,但全市建成區人口也以每年16萬人的速度在遞增,供水矛盾日益突出。
2010年以前,鄭州以多層建筑為主,不用加壓就可以滿足市民用水需求,供水低壓區還是個稀有名詞。
2010年,供水緊張出現苗頭,“當時還有些小高興,生產出來的水有人用了。”張建煜形容當時的心情,當年一年增加了800萬立方米的用水量。
2012年,供水緊張,供水有壓力,但是壓力不大。
2013年,供水開始入不敷出,去年夏季日供水缺口達5萬~10萬立方米,今年缺口已經達到20萬立方米,造成了全城缺水。
今年,鄭州供水的計劃用水量是3.1億立方米,截至6月底,實際用水量已達14961.08萬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