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打折、返利、零傭金、億元補貼……這些聽起來像是電商平臺“燒錢”拉客的“絕招”,近期被頻頻使用在房地產交易領域。揚子晚報記者探訪發現,南京市場上的房產電商優惠基本集中在新房領域,通過補貼吸引購房者在網上完成交易。
打折、返利、零傭金、億元補貼……這些聽起來像是電商平臺“燒錢”拉客的“絕招”,近期被頻頻使用在房地產交易領域。動輒百萬的房產交易被搬上網,且不交一分錢中介費,買房還能返利,不禁令人驚呼:“燒錢大戰”能否改變房產交易版圖? 揚子晚報記者探訪發現,南京市場上的房產電商優惠基本集中在新房領域,通過補貼吸引購房者在網上完成交易。
燒錢大戰
從打車燒到買房
繼某房產網、安居客等網站紛紛推出“網上房展會”,以團購之名、在網絡平臺上“掏錢”優惠讓利之后,金融巨頭平安集團旗下的“平安好房網”5月15日也正式上線,聯袂打造“520購房節”。
在所有電商平臺中,平安的“燒錢”力度最為兇猛。“平安好房網”在“520購房節”期間一舉推出千套特價房源,覆蓋北上廣三大一線城市,最大優惠幅度為8折。除特價外,其更大的亮點是購房“零中介費”,且有1萬元現金補貼,成交后還將返利房款的千分之五。平安宣稱將為購房者補貼5億元。最終,活動共計被“搶房”669套。
平安好房網一上線即引發多方關注。這家被稱為“房產中介終結者”的網站引來多家傳統中介的質疑。
實際上,電商“燒錢”并不稀奇,真正在行業內引發軒然大波的是它“零中介費”的運營模式。尤其是二手房交易,購房者要付房款1%的中介費,甚至被迫承擔賣房者應交的1%,信息不透明也容易產生諸多“貓膩”。而這個網站對購房者免收中介費,這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房產交易模式,甚至被稱為“房產中介終結者”。
年初以來,“嘀嘀打車”和“快的打車”用補貼返利的方式快速占領市場,讓出租車司機這一最為傳統的群體短時間內接納了新潮的移動互聯網工具。此次各大購房網站也展開“燒錢”大戰,是否也會給房地產市場帶來質變?
5億元,這個數字“燒”得看起來還不如打車軟件“給力”,但它后續引發的金融交易量可能遠超任何一個電商企業。平安方面透露,將買房款包裝成基金產品的“好房寶”將于6月問世,房屋按揭保險、房屋財產保險等也都會被打包設計到交易環節,“互聯網+房產+金融”的模式下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據新華社
揚子晚報記者追訪
據揚子晚報記者調查了解,南京目前已經出現了通過補貼購房者來推行網上購房的活動。在某網工作的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介紹說,該網站4月份在全國開始推行的“移動購房節”,就是通過補貼吸引購房者在網上完成交易。
該人士介紹道,這部分補貼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其一為樓盤開發商為電商給出的特別補貼;其二為活動平臺方、也就是某網從自己的傭金中抽出的補貼,具體比例大約為1萬元傭金返2000元給購房者;其三為活動平臺為參與促成交易的中介方給出抽成補貼。從具體類別上看,后兩種無疑屬于活動平臺的“燒錢”項。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目前南京市場上的電子購房平臺都集中在新房領域,一定程度上還鼓勵二手中介參與促銷,并沒有專門針對二手房市場的電商“燒錢”活動。
消滅中介?業內人士認為不靠譜
對于平安好房網提出的“消滅中介”這一說法,南京中介行業人士大多認為其不可能做到,說猛話博關注的意味明顯。我愛我家南京市場營銷部經理胡涓涓認為,買房跟打車不一樣,幾十塊錢的交易資金風險很低,但買房多涉及家庭重大資金交易,有巨大資金風險。此外,中國繁雜的二手房交易程序也讓單獨操作的一般人承受不起,光是開證明就要去好幾個地方,稅費繳納也很繁雜,多數客戶搞不懂,少數搞懂的也愿意花錢圖個省事。
胡涓涓認為,現在部分網站也有二手房源信息交易平臺,買賣雙發可以單獨發布信息,但真正做大的還沒有。買家和賣家目前還是更愿意通過一個品牌中介實體來了解信息,獲得信用保障。從發達國家看,雖然也有網上交易平臺,但獨立的經紀人實體依然存在著,并沒有消失。因此,“消滅中介”的想法比較天真,在有限的時間內不可能影響到實體中介門店。
業內專家:樓市下行給了電商機會
對于平安好房網此時的高調入市,南京工業大學天誠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吳翔華認為,因為該平臺目前是犧牲中介傭金來補貼買賣雙方,確實容易抓住購房者的關注度。而目前市場下行的趨勢,也為此類低成本的電商平臺提供了出擊的機會。不過能否最終成功,還要從成本、服務及市場接受度幾個方面來看。
雖然中介實體店不可能在一夕之內被消滅,但受到電商平臺的沖擊并非完全不可能。吳翔華舉例表示,美國也有網絡交易平臺的情況,人們還是愿意找房屋中介做交易,這是因為人家的服務周到。一個小區內管道的布網和現狀信息、用電負荷、歷史交易、有無人自殺過等等事無巨細的信息中介都能提供。
反觀國內中介,雖然2.4%的中介費普遍低于美國4%-6%的水平,但所能提供的信息服務卻很少很少。有些中介從業者甚至面對賣家和買家時先虛報價格,再壓低或提高,以此促成交易;現有網絡信息平臺上,更是存在大量刷屏的虛假信息;而且實體中介較高的門店租金也成為發展累贅。這些都為新模式的電商平臺提供了推廣基礎。如果未來類似平臺能利用好成本優勢和服務的細節化,結合線上線下優勢,也不是沒有創造一個新時代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