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4年鄭州金水區將改造剩余14個都市村莊,又有一批龐大的“拆二代”群體再一次進入熱議話題中。在鄭州,有相當一部分“拆二代”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如果不自報家門,他們和你我一樣普通,每天呼吸著一樣的空氣,經歷著各自的喜怒哀樂。
2014年鄭州金水區將改造剩余14個都市村莊,又有一批龐大的“拆二代”群體再一次進入熱議話題中。房子將拆,安置房到手前,沒了房租,該怎么生活?而他們的父母們最擔憂的還是,突然出現了多套房產后,子女們不思上進胡亂揮霍。
其實,在全國都有“拆二代”,相比大對數蝸居在城市里打拼的“拼一代”,他們身上,有更多一般人艷羨的東西。那么,鄭州的“拆二代”們到底和同齡人有什么不一樣的東西?他們的生活狀況又是怎樣的呢?東方今報為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在鄭州,有相當一部分“拆二代”就生活在我們身邊,如果不自報家門,他們和你我一樣普通,每天呼吸著一樣的空氣,經歷著各自的喜怒哀樂。
【消息】
14個城中村改造 又產生一批“拆二代”
“分得數套房,靠房租海外游”,2月19日的《人民日報》曾經這樣來講述鄭州拆二代的幸福生活,在網絡和現實中引來一片羨慕聲。
而2月22日的一則消息,再次引起社會對拆二代的關注:今年鄭州市金水區年內將啟動東韓砦、黃家庵、棗莊、大鋪、廟李等14個城中村,徐莊、馬頭崗等10個合村并城,工人新村等9個舊城共計33個項目改造。
根據此前的鄭州市三年行動計劃,今年要完成所有城中村改造計劃。去年年底,惠濟區的老鴉陳、固城、張砦等城中村也相繼啟動改造工作。今年1月有消息傳出,管城回族區王垌村自籌資金組建王垌置業有限公司,全程承擔本村的拆遷改造……
每一個城中村改造的同時,又意味著一大批新的“拆二代”的出現,他們在告別村莊的同時,也將能分到N套房或數十萬元的補助款,開始新的“拆二代”生活。
【現實】
拆了房 就得操心出去工作
2月26日,是鄭州市金水區黃家庵村全部人員搬離的最后一天。60平方米的一室一廳,就是黃先生一家五口的住房。房間里裝飾非常簡單,家具也只有基本的桌子、床、衣柜。很難看出,黃先生是一個擁有9層樓房的業主。
“能多省一平是一平。”黃先生說,自己30歲了,一直沒出去找工作,家里老婆,女兒,加上雙親,一家五口一直是靠房租生活。“這樣的生活過慣了,也挺好。”
拆遷令下來后,他們一家五口著了慌。“以前一個月能收兩萬的月租,現在拆遷了,自己都沒地方住。”黃先生很著急,忙著做租客的交接工作,一直都沒有去看房。
按照現行的“三層以下一比一、三層以上六比一”的賠償方式,黃先生家9層的樓房大約能賠付700平方米。他并不滿意,“俺家這個樓才蓋10年,去年剛還完蓋樓借的錢。正想著今年日子能好過點呢。”黃先生說,沒了宅基地,沒有房子,沒了租金,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僵局”。“說的是原址安置,但安置前的這兩年,我們咋生存?”
村子拆遷了,黃先生也成了名副其實的“拆二代”。聽著父母發愁未來兩年的生計,他顯得很焦躁,“現在讓我去找工作,我都不知道自己能干啥。”他說,“以前每個月都有固定的房租收入,沒啥大的經濟壓力。閑了這么些年,也沒啥學問,除了會開車,別的啥也不會做。”
“真是發愁,找房子、找工作都落到我身上了。”黃先生長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