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3(第十二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7/9日在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出席本屆年會,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一場“與首富對話”私享會。
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3(第十二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12月7/9日在中國大飯店隆重舉行。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出席本屆年會,并與現場觀眾進行了一場“與首富對話”私享會。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總是對國家大的趨勢節點把握這么準,老是踩著這個點。這不是蒙的,這來自于企業對形勢的判斷和轉型的動力。”王健林在開場時說。
在私享會中,王健林講述了萬達的四次轉型發展歷程:從一個區域的品牌變成全國性的品牌,從幾十億的公司變成百億級的公司,這是第一次轉型;從住宅房地產向商業地產轉型,是第二次轉型,這次轉型使得企業文化有了根本性的變化,企業口號由“老實做人,經營做事”變成了“貢獻財富,貢獻社會”;向文化旅游轉型是第三次轉型;第四次轉型是從一個中國的大型企業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業轉型,向跨國企業轉型。其中前兩次轉型已完成,第三次正在進行當中,第四次轉型才剛剛開始。
“我用萬達四次轉型的發展歷史告訴大家,你的企業真正想成為一個大型企業,或者成為一個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不能滿足于現狀。要創新,敢于創新,持續不斷的創新。這四次轉型,就是四次大的創新,小的創新,技術層面的創新也是可以的。”王健林指出,正是由于這種不怕折騰,持續折騰的勁頭,才使得這個企業保持一種持續的核心競爭力,萬達才有現在的速度和規模。
以下為“與首富對話”私享會精彩觀點實錄:
兩次轉型造就商業地產之王
王健林:因為時間只有一個小時,所以正好我也嗓子不太好,我30分鐘簡單的演講,30分鐘做互動,歡迎大家來提問。
我想結合年會主題,現在講短信升級,講市場力量。我簡單講一下萬達的四次轉型。
現在很多人問我,萬達為什么發展那么快,我們連續6年保持35%以上的環比遞增,去年經濟下滑這么嚴重,我們依然是34.8%,今年應該也在35%左右。原來我擔心,過了一千億會不會速度下來,現在保持這個速度。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總是對國家大的趨勢節點把握這么準,老是踩著這個點。這不是蒙的,這來自于企業對形勢的判斷和轉型的動力。
萬達發展到今天有4次轉型。第一次轉型,我們從一個區域公司,大連公司,變成一個全國性的公司,那是在1993年,我們88年成立以后,前幾年發展還是非常快的,我記得在92年的時候,我們收入就已經接近20億了,占那個時候大連房地產市場份額四分之一左右,已經很大了。
為什么我們那時候想要去跨區域發展?就是一個追求,想把企業規模做大。一個城市最多就幾十億的市場份額,再發展就是100億,200億,你占一半企業也是很小的。出于這個追求,我們93年跨區域,成為中國第一家跨區域發展的行業企業,那時候沒有這個概念。
我到廣州去,說要做一個項目,跟人家談好了,我就去注冊公司,到工商局不給注冊,你是東北公司,怎么可以到這里注冊,不可以,必須企業注冊當地,跨區域沒有這個先例,還不能注冊。
一般人是不是就縮回去了?沒有。我們找當時的一個華僑房地產公司,談好,每年給你100幾十萬,給我注冊一個賬戶,叫第幾分公司,但是由我來管理,風險責任由我來承擔,就把這個事情做起來了。
因為那次轉型,盡管沒有取得很大的成績,賺錢不是太多,但是為什么去廣東呢?那時候廣東是房地產的高地,而且全國的形勢,財富,都往廣東集中。這是我們第一次轉型,踏出這一步,但是沒有獲得很大的成功。
緊接著我們開始逐漸逐漸,從97年開始大規模的跨區域發展,我們到今天接近100個,成為全國跨區域發展最多的一個企業,這就是我們第一次轉型。
這次轉型帶來的結果,就是從一個區域的品牌變成全國性的品牌,從幾十億的公司,變成百億級的公司,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的轉型。而且這種連鎖經營,給企業文化帶來的變化,那是不可估量的。你一個公司怎么管理,很容易,就幾十個人,一百多個人,變成幾十個城市的公司怎么管理?那個時候不像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信息手段這么發達,給我們管控提出了很大的難題。
但是就是這種要把企業規模做大這種決心,這次轉型獲得了基本成功。
我們第二次轉型,就是從住宅房地產裝向商業地產,這是始于2000年。這個轉型的動力來自于非常原始,非常單純的,就是我們在這之前我們有兩個員工得了重病,一個是肝病,一個是癌癥,花了公司300多萬,一個100多萬,一個200萬,那個年代沒有保證的,民營企業沒有任何社會保障,有錢就報銷,沒錢就等死。90年代,私營企業不像現在,社會地位不像現在。
考慮到兩個都是我們的老員工,我們盡管財力不像現在這樣,有什么藥就用什么藥,延續了他們幾年的生命。我們公司員工也不多,幾千人而已,如果我們一旦發展幾萬人,一旦我們企業步入了中年,我們員工步入到老年,如果每個人都得這樣的病,每個人退休了以后工資怎么發呢?上哪這么穩定的現金流呢?覺得房地產不靠譜。所以我們自己反復討論三天,做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決定,就是向不動產轉型,我們覺得不動產建完以后,它的資產是在不斷升值的,今年建完了值一個億,過了5年就值兩個億了。還有它有穩定現金流。分析來分析去,我們決定向商業地產轉型。
這次轉型過程是非常艱苦的。我們被當了222次被告,我們在沈陽建了一個店,實在經營不下去,又拆了重建,付出代價9億多,10億左右。人不是神,都是在摸索當中前進的。但正因為這種執著,最初的這種堅定的信念的推動,我們現在商業地產可以說轉型成功了。什么標志呢?
第一,從規模上現在全球第二,到明年四季度,我們將成為全球最大的不動產公司。按照現在的速度,不再增加,就是保持現在勻速,每年500萬平方米竣工這種規模的話,2020年我們可以大概達到55000萬平米以上,是世界上排名第二,第三,第四。不動產是很大的行業,它占了全球資金總量大概10%以上,規模很大。這個行業里做全球第一,應該說是轉型成功了,這是我們第二次轉型。
這次轉型成功帶來的變化,就是企業的文化有了根本性的變化,我們口號,我們企業文化,一直是兩句話,8個字。最早我提出來的口號,88年,89年初提出的口號:老實做人,精明做事,那個時候都是市場經濟騙子很多,也沒有什么規矩,什么都可以來,監管也少。當時我想我們企業起碼正規一點,給自己提口號,老老實實做人,我們90年代中期提的口號是“貢獻財富,貢獻社會”。2005年左右,我們有了一定的規模,模式也走出來了,我們提出國際萬達百年企業,就是有把企業做長久,做長壽企業的想法,這也帶來了我們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就是廣場,就是城市綜合體的概念,使萬達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超速的發展。現在連續6年保持35%,這就是商業模式帶來的。這個模式至少10年,20年,還可以保持相當的核心競爭力。
居安思危進軍旅游文化
第三次轉型,就是我們向文化旅游轉型,我們始于2006年,當時企業決定進度,08年決定旅游行業,做旅游度假區。為什么我們做得風聲水起,而且利潤很好,現金流好,我們要提出向文化旅游轉型呢?這是源于在發展當中對這個行業做的系統分析。
我們看到一個什么現象,你看我們分析了差不多10個國家的歷史,美國,英國,法國等等像這些發達國家,房地產產業成熟期基本上都是50年,就是大規模的發展,供不應求,供需兩旺逐漸走向萎縮,行業還有,但是規模下來了,工業人員下來了,基本上就是半個世紀,好一點5、60年,差一點40年,這是一個規矩。
中國真正的房地產市場就是20年,真正改革是1998年朱镕基總理提出的改革,才有真正的市場。那時候有分配房,還有商品房,98年以后就沒有了,也就是15年,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