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9月15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公布了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大河網網友“春去春又來”:還要避免因“買房養老”的心態導致房價上漲,為日后的調控增加難度,還要消除因此而產生的“養老恐慌”,影響社會安定團結。
“明年我國要試點‘以房養老’了,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我國60歲以上老人將突破兩個億,正式步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將成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而在此時推出的新政能否解燃眉之急呢?”9月16日,大河網網友“天亮說晚安”在大河論壇的帖子引發網友熱議。
9月15日,中國政府網全文公布了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網友對此眾說紛紜。有網友認為,老人利用“倒按揭”領取生活費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不僅更加穩定,也會減輕子女的負擔;但也有網友認為,“以房養老”的前提條件過于苛刻,實現起來難度大。
“倒按揭”能有效減負,值得一試
條件過于苛刻,不適應中國國情盤活存量是策略 提高增量是根本
正方觀點:
“倒按揭”能有效減負,值得一試
大河網網友“國產珊瑚蟲”:現在很多獨生子女家庭都呈現“倒金字塔”結構,新政允許老人利用“倒按揭”從相關機構每月領取一定數額的生活費,來改善自己的生活,這樣更加穩定,也會減輕子女的負擔。這不失為一種好的嘗試。
大河網網友“熊貓下鄉”:養兒防老不可靠,現在都是一對夫妻養活四個老人,壓力山大。靠養老金也不可靠,這點錢只夠吃飯,想要安享晚年有點力不從心。“以房養老”是一條新的路子,能讓老人退休后體面而尊嚴地生活下去。
反方觀點:
條件過于苛刻,不適應中國國情
大河網網友“冷月葬花魂”:雖然有成功的案例在先,但“以房養老”并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畢竟,中國人的家庭觀念很重,無論房子再破舊,也會有一種外國人無法理解的安全感,所以不到萬不得已,很少會有人選擇把自己的家給抵押出去換錢。
大河網網友“蘇格拉沒有底”:這樣還不如把錢存起來,或是多買幾份保險,我貸款買房,按月換本息,幾十年后把該給的錢都還給了銀行,還額外支付高額的利息,好不容易有了產權,又要把房子抵押給銀行繼續貸款花,最后我還要給銀行利息,這又何必?
第三方觀點:
盤活存量是策略 提高增量是根本
大河網網友“Hengsky”:無論是“以房養老”還是“養兒防老”,其實都是在盤活“存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吃老本,這樣的做法或許會“有效果”,能解燃眉之急,但長遠看來,卻會埋下更大的隱患,關鍵還是要提高“增量”,可持續發展,消除空賬隱憂。
大河網網友“春去春又來”:還要避免因“買房養老”的心態導致房價上漲,為日后的調控增加難度,還要消除因此而產生的“養老恐慌”,影響社會安定團結。
名詞解釋:
“倒按揭”即“反向住房抵押貸款”,俗稱“以房養老”,是指房屋產權擁有者,把自有產權的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后者在綜合評估借款人年齡、生命期望值、房產現在價值以及預計房主去世時房產的價值等因素后,在一定年限后,每月給房主一筆固定的錢,房主繼續獲得居住權,一直延續到房主去世;當房主去世后,其房產出售,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其升值部分亦歸抵押權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