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還來不及細細挑選,家住通州的吳女士便迅速在大興西紅門購買了自己的第二套房屋。“財富城堡”項目的提價,雖有容積率低于1的產品密度優勢,但當前北京房價仍處于上漲通道,已是不爭的事實。
還來不及細細挑選,家住通州的吳女士便迅速在大興西紅門購買了自己的第二套房屋。為方便孩子上學和夫妻倆上班,吳女士一直想從北京郊區搬到“城里”,當她湊夠首付準備慢慢看房時,北京接連誕生幾宗“地王”,房價上漲預期升溫讓吳女士不敢再等。
吳女士的購房經歷堪稱近期北京樓市乃至整個一線城市樓市縮影。一方面,高價地頻出,房價上漲預期強烈;另一方面,改善型需求抬頭,供不應求形勢明朗。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正值樓市銷售“金九銀十”,雖然房價上漲趨勢難改,但市場追漲情緒彌漫,樓市將迎來一輪交易熱潮。
改善型需求成主流
作為自己的第二套房屋,吳女士在選房時有很多要求。首先,房屋面積不能太小,戶型要合理,方便照顧孩子和老人;其次,小區位置不能太偏,否則不利工作和生活;最后,房屋總價不宜過高,要控制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圍內。
抱著這種目標,吳女士在大興區的西紅門選中了一套面積不到90平方米的二手房,算上稅費和傭金,總價約為280萬元。在當前的北京樓市中,這樣的價位正是市場水平的體現。
與自己購買首套房時不足100萬元的價格相比,新房的總價幾乎超出兩倍。但作為已有一套房屋資產的吳女士,仍然通過將原有房屋的變賣來支付首付款——她將首套房屋標價180萬元,并已收到多個購買意向。
在當前的北京樓市,類似吳女士這樣的改善型購房者逐漸成為主流。多家機構報告顯示,今年以來,北京樓市住宅成交平均面積有明顯提升,銷售價格也大幅上漲。
金地集團華北區副總經理遇繡峰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北京市場主力購買戶型的區間是80平方米到120平方米,總價區間為150萬元到300萬元左右。這個范圍與改善型群體的需求有較高的吻合度。
業內人士認為,在今年年初的樓市交易熱潮中,以首次置業為主的剛性需求已得到了充分釋放,未來改善型需求將逐漸釋放,其所占的比重也將越來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房地產按揭貸款額度逐漸不足,批貸難,且放款周期較長,對于支付能力不強的剛性需求來說,不利于其釋放。
豪宅化與小戶型并存
與需求結構的漸變相比,北京樓市的供應模式也在發生變化。梳理9月以來北京新開盤的項目特征不難發現,一方面,別墅、洋房等高端項目供應量加大;另一方面,剛需產品的套型面積越來越小,7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供應量在加大。
在從業人員看來,這種局面的出現,與近期的“地王”頻出不無關系。今年7月至9月,北京的夏家胡同、孫河、農展館區域接連拍出單價“地王”,“地王”門檻從此前的4.2萬元/平方米抬升至7.3萬元/平方米,這種局面對整體房價預期的抬升不可忽略。
遇繡峰表示,在房屋單價提升的情況下,一方面,產品會出現高端化傾向;另一方面,很多公司會選擇采取更安全、能夠快速走量的方法,即把戶型面積進行有效的控制,從而控制房屋總價。
9月7日,位于北京大興區的“格林小鎮”項目正式接受認購,該項目在首次置業產品為主的基礎上,加入適合首次改善需求的洋房產品,以及部分別墅。現場之火爆,頗能反映市場供需失衡的態勢和該類型產品的受歡迎程度。
事實上,改善型需求的釋放,使高端產品迎來了最好的銷售時機。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統計顯示,截至9月10日,北京單價超過5萬元的住宅類物業簽約套數已經達到了1635套,總面積達到了35.7萬平方米。成交量創造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