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國土資源部28日發布中國土地市場指數(CLI)顯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情況下,地產景氣指數進入紅燈狀態。孫英輝: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速放緩但主要增長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
國土資源部28日發布中國土地市場指數(CLI)顯示,在經濟下行壓力明顯情況下,地產景氣指數進入紅燈狀態。經濟“平行”甚至“下行”,何以地產“上行”;一線城市“地王”與三四線城市所謂“空城”何以并存?就這些問題,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接受了記者專訪。
土地市場“紅綠燈”
記者:怎么判斷上半年全國土地市場走勢?
孫英輝:2013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經濟增速放緩但主要增長指標保持在合理區間。相應的,土地市場呈現供應增速放緩和結構調整加速態勢。二季度CLI中地指數回升至304點,仍處于綠色正常區間。主要分指數中,市場規模、利用集約、地產景氣均快速上升,出讓價格、供應結構平穩波動。初步計算,上半年地產市場對于GDP的貢獻率在10%左右,拉動GDP增長近2個百分點,對穩定經濟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
但在資源基本國情和生態環境等因素約束下,只有將土地市場這種利好效應轉變為經濟內涵式發展的長期效應,才能確保宏觀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土地市場總體上是“綠燈”、地產景氣變為“紅燈”,既包含了宏觀經濟企穩并適當回升的可能性,也隱藏著房地產市場強力反彈的嚴峻挑戰。
記者:地產景氣指數為什么會率先進入“紅燈區”?
孫英輝:二季度地產景氣指數環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沖高至600點。從成分指標看,消除價格因素后新增信貸規模、商品房銷售面積、地產股價指數等3項指標環比分別下滑21.8%、8.7%和8%,但房地產業投資總額則環比上升91.4%、同比增長23.8%,直接拉高了地產景氣指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CPI同比上漲2.4%,GDP增速回落至7%平臺,但上半年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36828億元,同比實際增長20.3%;其中住宅投資增長20.8%。在大部分宏觀經濟數據出現回落情況下,房地產增速進一步加快,也說明現階段房地產市場發展仍然是推動土地市場的內生動力,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未明顯改變。
“空城”與“地王”為何并存
記者:怎么看異常交易頻發,高溢價與退地現象并存?
孫英輝:用媒體語言,所謂“空城”“鬼城”與“天價地”“地王”并存,拋開具體案例個別性差異不論,從市場預警來看,最明顯的就是上半年地產開發商開始從二、三線城市向一線城市“回歸”。
上半年,重點房地產企業拿地呈量價齊升態勢,布局持續快速向一線城市轉移。在市場景氣不斷回升的背景下,重點房企住房銷售回款迅速增加,“一線供給不足和三四線供應過量”市場分化異常特征更加明顯。上半年綜合排名前15家重點房企競得房地產用地2467.18公頃,同比增加37%;應支付土地出讓價款1217億元,平均購地成本5156元/平方米。
記者:受行政打壓資本“回潮”了?
孫英輝:二季度市場規模、供應結構、利用集約和地產景氣等分指數均大幅上揚,土地市場需求呈進一步擴大態勢;地產景氣分指數環比上升29.5%,同比上升11.4%,顯示出在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作用下,以行政手段為主的調控政策效應不斷消減,市場反彈壓力逐漸增大。異常交易頻發,高溢價與退地現象并存,表明市場微觀管制手段乏力。大家都跑,就是“空城”;大家都追,就有“地王”。
“空城”“鬼城”是“只要土地城鎮化、沒有人口城鎮化”的極端現象。土地市場發展要與新型城鎮化進程相協調,土地供應要與產業集聚、人口流動、公共服務布局相銜接。防止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要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充分考慮城市群與大中小城市銜接,優化土地利用空間布局,使得土地供應與城鎮化戰略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