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國保監會啟動以房養老試點工作。保監會明確,試點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鄭州雖然不在試點范圍內,但鄭州市各方的反應卻出人意料。
政策吹風以房養老開始試點
6月23日,中國保監會發布了《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以房養老試點將于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開展。
據了解,所謂的以房養老保險,用專業的話來說就是“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是一種將住房抵押與終身養老年金保險相結合的創新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擁有房屋完全產權的老年人把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后,繼續擁有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處置權,并按照約定領取養老金直至身故。老年人身故后,保險公司獲得抵押房產處置權,處置所得將優先用于償付養老保險相關費用。
本次試點為期2年,投保人群為60周歲以上擁有房屋完全獨立產權的老年人。由于以房養老產品設置十分復雜,為了給消費者更充分的考慮時間,因此購買以房養老產品的猶豫期比普通產品的猶豫期更長。最終意見與之前的征求意見稿最大的變化是產品購買猶豫期由之前規定的15個自然日延長至30個自然日。
多數市民真實想法壓心底市民態度
雖然鄭州不在試點城市之列,但采訪發現,鄭州市民對以房養老的關注度并不低,有人支持,有人憂慮,但大家基本傾向于新生事物,只有試試才知道。
“說實話,以房養老,我只能是心里想想而已。”市民王貞說,她是棉紡廠退休工人,今年60多歲了,兩個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兒女們雖然都很孝順,但各自都成了一家,又是工薪族,每月的收入也是緊巴巴的。她和老伴都是企業退休人員,雖然有養老金,但也僅能維持日常生活開支。聽說國家開展以房養老的試點,她也曾心里一動,但是念想很快熄火。她最初的想法是,她和老伴、子女們分屬三個家庭,每個家庭名下各有一套房產。如果把自己名下的房產,走以房養老的路子,每月就會增加一筆不菲的收入。這筆收入可以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除了吃喝不愁外,還可以趁著身體好,到各地看看風景。但這個想法剛給老伴一說,就被頂了回來:“你光為自己考慮,就不為孩子們考慮考慮?父母把房子抵押出去,傳出去對孩子是啥影響?孩子還得要臉啊!”從此,她再也不敢提以房養老的事。
“以房養老,如果鄭州試點,我肯定第一個報名參加。”市民洪濤說,他和老伴是典型的空巢老人。前三十年,他和老伴省吃儉用,為的是供一兒一女讀書,將來出人頭地。后來,興起了出國熱潮,夫妻倆就費盡心思把兒女送出了國。沒想到的是,兩個兒女在國外學成后,都在國外扎根了,女兒嫁給了一個老外,兒子娶了一個老外,現在都有了兒女。雖然在國外的收入聽起來是國內的幾倍,但在國外卻是僅能維持生活的水平,幾年難得回國一次。他和老伴的身體卻一年不勝一年,去年,老伴突發腦溢血住院,給兩個孩子打電話,兒子是第一個回來的,還是在老伴出院倆月后……兒女在國外是指望不上了,所以,他也沒有打算把房子留給兒女,但眼前把房賣了,就沒有住的地方了。如果鄭州試點以房養老,那就是給他辦了一件大好事。
令人沒想到的是,一些年輕人對“以房養老”挺有興趣。
“如果河南試行以房養老,我肯定支持父母。”市民侯宜興說,他剛參加工作兩年,收入夠維持自己生活的。父母退休前是工薪階層,年輕時撫養自己,供自己上學,吃了不少苦。現在,退休金并不高,老人家的生活質量并不高。看著別人家的老人經常出去旅游,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如果實行了以房養老,我肯定支持父母,讓他們晚年生活更幸福,更豐富多彩!”
在接受采訪的10位老年市民中,七位有子女、子女關系密切的老年市民大多不肯深入談“以房養老”的話題,認為以房養老,會斷了子女們的念想,影響兩代人的感情。但他們也表示,如果社會上“以房養老”推開了,被多數人接受了、理解了,他們也不排除參與這個養老方式。
以房養老需除數只攔路虎業界聲音
行業相關人士對以房養老也分外關注。他們認為,從國外的經驗來看,以房養老有前景,但要在中國得到推廣,尚有幾多攔路虎。
“其實,中國部分地區在此前就進行過試點,但均告失敗。”在經三路一家保險機構,有八年從業經驗的王行向記者展示了他收集的報道。這些報道顯示,以房養老此前曾在北京、上海等地進行過試點,但均以失敗告終。
2007年10月,北京石景山區在壽山福海國際養老服務中心率先開始以房養老試點。該中心與地產經紀公司合作,將老人的房屋出租或代賣,所得租金或房款返還給老人,抵扣其在養老院所需的費用。
2007年,上海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也曾推出過以房養老模式,但因真正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太少,最終不得不停辦該業務。
2011年,中信銀行在北京等城市啟動以房養老試點,凡年滿55周歲的中老年人或年滿18歲的法定贍養人以房產作為抵押,就可向銀行申請貸款用于養老。不過,由于該項業務申請門檻過高,總體業務量并不大。
今年3月中旬,北京右安門街道曾和幸福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推出以房養老舉措,但試點近4個月來,咨詢的人多,參與的人少。
“這幾次嘗試的失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王行說,一是人們養兒防老的觀念根深蒂固。二是對老人來講
實惠不夠。比如北京石景山區的試點,只是將老人的房屋出租或代賣,這些事情根本不需要相關部門來做,老人自己就可以進行。三是從上海等地的試點來看,報道中稱停辦的原因是“真正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太少”,不如說制定的條件太高。
采訪發現,保險業界雖然對以房養老的關注度較高,但對當前以房養老產品的快速推廣信心不足。
“以房養老面臨四大風險。”某保險公司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險產品研發部經理表示,以房養老主要存在四大風險因素,即房價波動、利率波動、壽命波動和現金流風險。他仔細學習了保監會的文件精神,以房養老試點產品將分為參與型和非參與型。其中,參與型產品指保險公司可參與分享房屋增值收益;非參與型產品指保險公司不參與分享房屋增值收益,抵押房屋價值增長全部屬于保險受益人。
這兩種模式雖然考慮到了所抵押房屋的增值問題,但卻忽略了房屋出現貶值風險時的防控方案。這是因為,國內房地產行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經歷過一輪完整、成熟的市場波動,難以評估樓市價格的波動規律。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