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置業顧問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購房者一定要明白,置業顧問的“口頭承諾”不能作為購房后發生糾紛時的法律依據,一切以“購房合同”及“補充協議”為準。
部分買過房的人大概有過這樣的經歷:置業顧問介紹項目時,把你當上帝;買過房后,卻發現“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時值購房旺季,消費者應該如何看待置業顧問的話術?踏進售樓部,一定要保持理性判斷哦。
【講述】
被置業顧問“忽悠”買房
近日,鄭州市民麻先生向河南商報記者來電,吐槽鄭州某樓盤的置業顧問,“看樣板房時,置業顧問對室內外環境描繪得非常好;交了定金后,我才聽說新房不遠處是一片墳地。”
在另一處樓盤,市民魏先生則被置業顧問“綁架”著交了定金:“我常年在西區做生意,把買房的意愿告訴置業顧問后,對方便開始對我展開‘心理戰’,說他們的項目怎么好、性價比如何高等??次倚膭拥q豫不決時,置業顧問又會說‘你不買別人買了’,我趕緊交了4000元定金。”
說好的地鐵五號線站點距離項目很近,結果光走路就得十多分鐘;說好的學區房,等到交房入住后才發現,房是自己的,但學區是別人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不少讀者說,只要一踏進售樓部,就得對置業顧問的介紹保持理性判斷。
【觀點】
置業顧問的承諾別全信
在鄭州做了兩年置業顧問的王國峰說,置業顧問在向客戶介紹產品時,肯定要把賣點說清楚,“夸大其詞”一是和市場回暖有關,二是和個人有關。
面對置業顧問的推介,可以對其強調的那些“價值點”打一個問號:開發商為什么主打這些價值點?它是否真的具備價值?主打的價值點是否掩蓋了其他價值點?有了這些問題,再冷靜分析是否契合你的購房需求。
河南紫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曹福磊說,置業顧問都是經過專業培訓的,購房者一定要明白,置業顧問的“口頭承諾”不能作為購房后發生糾紛時的法律依據,一切以“購房合同”及“補充協議”為準。
曹福磊建議,置業顧問所說的話不能全信,買房是一件大事,客戶一定要多走訪、實地調查,盡量選擇品牌實力較強的企業。
【段子】
5年前,置業顧問打電話讓我買房,我沒搭理他;
3年前,置業顧問又打電話讓我買房,我仍然沒搭理;
1年前,置業顧問再次打電話讓我買房,我竟有些莫名感動;
如今,房價都這么高了……
我才意識到:置業顧問與前男友不同,他會一如既往牽掛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