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經歷了一年的強勁增長后,澳大利亞的房地產熱也漸漸走過了“高溫期”,而以倫敦為首的英國城市房產市場仍一派火熱,并未有降溫跡象。
在經歷了一年的強勁增長后,澳大利亞的房地產熱也漸漸走過了“高溫期”,而以倫敦為首的英國城市房產市場仍一派火熱,并未有降溫跡象。據悉,去年倫敦房租均價已相當于當地人月收入中值的80%。如此一來,倫敦市民交完房租連溫飽都難擔負,更別提在倫敦買房了。
英國國家統計局(ONS)上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10月倫敦房屋均價高居全國之首,為53.1萬英鎊,英國全國房屋均價則為28.7萬英鎊。然而,倫敦人若對買房望而卻步轉而選擇租房,便會發現這也不輕松。英國房地產中介Knight Frank上月委托調查機構YouGov做的民調顯示,5000名受訪倫敦租戶之中,有1/3的受訪者準備將一半月薪用于租房。
據悉,房產市場的供不應求不僅推升了房屋售價,還帶動了以倫敦為首的英國城市房租飆漲。美國知名博客媒體Business Inside援引房東和租戶保險公司Homelet的數據稱,去年倫敦市每月房租均價漲至1596英鎊,同比增長11%。
此外,在普遍房產供應短缺的影響下,英國其他城市的房租也同樣一路高漲。例如,英格蘭西部海濱城市Brighton和Bristol的月均房租均同比增長18%,分別增至1078英鎊和904英鎊。
據悉,倫敦的樓市泡沫風險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的。瑞銀于去年10月研究全球15個大都市發現,倫敦是全球房價最負擔不起的城市之一,且房產被明顯高估并與市民收入嚴重脫節。2003年初以來,在海外買家需求大、出租房回報高和人口增長的推動下,倫敦房價飆漲40%。加上2007年以來倫敦居民實際收入減少7%,令倫敦市內房價與收入比升至史上最高水平。
在英國倫敦租房的人們正“水深火熱”之時,澳大利亞則是另一番“劫后重生”的景象。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多個州、領地的首府城市房租年增長率達到近20年最低。此外,一份由房地產分析機構CoreLogic最新發布的房租統計報告指出,全澳2015年的房租年增長率較同期僅有0.3%的微弱增長,這標志著澳大利亞一度飛漲的房地產業終于慢下了腳步。
事實上,同英國一樣,澳大利亞的房產市場也是被海外買家“炒熱”的。因而,隨著購房“主力軍”中國人在去年末幾個月的時間里購房數量劇減,澳大利亞的房地產市場也深受影響——最大城市悉尼平均房價驟降,第二大城市墨爾本則出現大量空置房。
CoreLogic調查分析師卡梅倫·庫舍爾稱,最近是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租房者首次跟房東協商房租時處于有利的市場地位,甚至可以在房租問題上“砍價”。此外,CoreLogic還預測,在市場有所改善前,全澳的房租增長放緩趨勢仍將會延續。
其實,在房租飛漲的問題上,倫敦向它的歐洲鄰居德國借鑒。作為住房擁有率僅46%的國家,德國于去年3月通過了一項法案,為房東提高房屋租賃價格設定上限,以抑制住房緊張地區租金過快上漲。按照法案,當地政府可以在住房緊張地區啟動最長五年的“租金剎車”機制。此外,該法案還要求由房東承擔中介費用,進一步減輕租房者的經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