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利潤下調的情況下,將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房地產公司離開房地產領域。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滬深兩市公布半年報的房企合計50家,合計凈利潤僅為118.89億,凈利潤率只有9.2%,這是上市房企平均凈利潤首次跌入個位數。
記者從近期房企公告發現,中小房企剝離地產業務的現象層出不窮。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地產利潤下滑,越來越多非專業房企將退出地產領域。
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在滬深兩市公布半年報的房企合計50家,這50家房企中包含萬科等標桿企業,50家房企凈利潤率有118.89億元,凈利潤率只有9.2%。
在境外上市的大型房企,例如中國海外發展、碧桂園等也大多遇到凈利潤下滑的困擾。
中原地產數據顯示,房企營收增加,但利潤同比下調,50家企業合計營收比2014年上半年上漲了15.6%,但凈利潤合計在2015年上半年只有118.89億元,相比2014年同期的136.7億元下調的幅度達到了13%。有31家企業凈利潤率低于10%,“2014年房企的平均凈利潤率為10%,在2013年凈利潤高達11.97%。”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房地產行業已經進入中低利潤行業范疇,從凈利潤看,有23家凈利潤下調。”
張大偉分析認為,目前房地產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下調。預期隨著中小房企的集中公布半年報,平均凈利潤率可能會繼續下調。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則認為,房企銷售業績上升,但盈利水平卻在收窄,是因為銷售業績的上升得益于政策層面的寬松效應,尤其是信貸政策的刺激效應,“盈利水平更多的是很房企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等有關,反映了房企在業績增長的過程中,成本控制能力依然有缺陷。”
觀察:大型房企轉型計劃顯得“先人一步”
隨著房地產利潤率的全盤下滑,多家上市房企已經開始著手轉型,部分公司甚至打算全盤退出房地產行業。
上周,浙江廣廈發布公告稱,在未來三年內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進入有發展潛力和增長空間的新領域,實施產業轉型。此前,萊茵置業也發布公告將萊茵置業變更為萊茵體育。同期剝離房地產業務,進行業務轉型的還有多家公司。8月11日,高新發展公告稱,公司擬2.47億元轉讓房地產業務;8月7日,海德股份公告稱,公司作價8750萬元剝離房地產業務。
大型房企的轉型計劃顯得更“先人一步”,8月18日,綠地集團上市之際,綠地董事長、總裁張玉良表示,未來綠地除了實業+金融發展以外,還要把互聯網結合起來,以“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打造綠地的三個重點領域。而此前,萬達、萬科等大型房企先后試水互聯網,并涉足投資金融、智能家居等行業,恒大集團則進軍“互聯網+醫療”、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公開表示,恒大將進行多元化戰略轉型,利用品牌優勢,進軍農業、畜牧業,繼恒大冰泉之后,恒大糧油、恒大嬰幼兒奶粉等或即將面市。
業內:
部分非專業房企
將離開地產領域
“目前房地產的銷售難度加大,雖然全國一、二線市場回暖,但三、四線依然處于調整過程中,以價換量在持續。”張大偉分析稱,目前房企的融資成本持續增加,對于企業來說,對內對外融資的成本都吞噬了利潤,且在土地競爭方面,房企在一、二線拿地艱難,過去依賴土地升值獲得利潤的發展模式難以維持。
張大偉認為,預計在利潤下調的情況下,將有越來越多的非專業房地產公司離開房地產領域,“而房地產的競爭也將越來越激烈。核心盈利能力下滑、財務風險加劇。目前很多房企在加強成本控制以及提高周轉速度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這兩方面的發展終究會遇到瓶頸。房企的可持續發展關鍵還在于戰略轉型。”
“不過,目前房企的戰略調整其實是承擔相應風險的,很多轉型失敗的例子也是存在的。”嚴躍進則直言,轉型更多是一種逃避,如果沒有一個較好的融資模式和公司治理模式,轉型失敗的風險也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