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無論是“做夢都和房價賽跑”的現實催逼,買房后不斷增值的喜悅,還是在房租飛漲和“最難就業季”背景下催生的新詞“畢房族”,都在訴說著一種難言的惆悵和憂傷。今年,張裕量碩士畢業,進入當地一家銀行工作,順利留在了鄭州,而他的小屋也已裝扮一新。
無論是“做夢都和房價賽跑”的現實催逼,買房后不斷增值的喜悅,還是在房租飛漲和“最難就業季”背景下催生的新詞“畢房族”,都在訴說著一種難言的惆悵和憂傷。當房租耗去工資的一半,在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確定心理預期的影響下,“畢房族”畢業就買房其實更多是畢業生背后的家長們的一種趨于理性的行為:購房不只是幫助孩子,即便以后孩子不需要了,仍舊可以當做不動產投資。
畢房族之歌
你只看到我的房子
卻沒看到我的擔心
你有你的規則
我有我的選擇
你可以反對我的現在
我要豪賭我的將來
你嘲笑我匈奴未滅先以家為
我嘆你總等不到“合理回歸”
我們都是“畢房族”
其實
我們真的不想
為高房價代言
但最終,還是會勒緊了褲腰帶,啃完父母養老錢,買房子,還沒找到工作就開始背負房貸!
心態 房租快趕上按揭了
(楊蕾 畢業一年剛工作)
楊蕾去年7月從河南某知名大學畢業,目前和同時畢業的男朋友留在鄭州發展。“剛畢業根本沒錢,但男朋友的父母提出幫我們付首付,那自然求之不得,然后我們就邊上班邊看房,說來都有點沖動,看的第一個房,我們就買了。”談到看房的經過,楊蕾表示作為剛畢業走入社會的大學生,她也并不知道要怎么來選房,“主要是他爸媽首付預算也不高,西三環房價在鄭州算是便宜的,出行也比較方便,而且居住環境也不錯。”這套兩房總價60萬元,首付由父母支付了20多萬元,而如今每個月月供則由楊蕾和男朋友兩個人負擔。楊蕾說:“目前月供不算多,但畢竟現在還需要每月支付租房的1500元,我們現在就期待房子趕緊交房,盡早搬到新房去住,這樣日子會過得要更加輕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