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者粗略計算,按24個床位,每個床位500元計算,劉某一套房子每月就能凈賺6000元,5套房子的話,每月坐收3萬元。相關部門應該考慮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房源,將保障房、公租房的保障范圍擴大到外來人口,降低外來人口的入戶標準,增加供應量。
2013年7月28日,北京三環,一群來自湖北某專科學院的90后畢業生群租在百環家園,女生覺得和同班男生合租會有安全保障,一共6人,4女生2個男生,一個月5000左右,但須押一付三,還要付中介4000多元。
群租,先前是經濟問題,現在成了法律問題。
7月28日,北京市住建委、發改委、工商局印發《關于開展房地產經紀行業專項治理活動的實施方案》(《方案》),決定嚴查中介機構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發布虛假房源信息、炒賣房號、不按規定收取中介費等21類違法違規行為。根據三部門聯合發布的通知,此次專項治理行動將從7月至11月歷時5個月。
此項治理行動是對7月初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工商總局聯合發布《關于集中開展房地產中介市場專項治理的通知》的落實和執行。在專項治理中,《方案》特別提及了群租問題,《方案》指出了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標準,規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單個房間不得超過2人,不得分割出租,不得按床位出租,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不能出租。
然而,對于許多“滬漂”、“北漂”來說,群租是其繼續“漂”著的最佳經濟解決方案。現如今,經濟困難戶遇上法律禁令,該何去何從?如此大的市場需求被行政手段“閹割”,政令又能有多大效果?
相關專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群租的根本原因還是供需矛盾突出。從市場角度看,一方愿住,一方愿租,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很難到位。
以群租方式在城市“漂”
房子大概有130平方米,里面被隔成了大小不同的多個房間,大房間可以放8張床,而面積小一點的房間可以放4張床,粗略算了下,現在大概住了24個人,還有幾個床位空著
小胡,24歲,大學剛畢業,懷揣著夢想來上海打拼。在實現夢想之前,首先要解決的是住房問題。
動輒兩三千元的房屋月租價格對于剛畢業的小胡來說,堪稱“昂貴”,于是在中介的介紹下,小胡用500元/月的價格在陸家嘴區域“安了家”。在寸金寸土的金融區,小胡為何能用500元/月的價格住上“上只角”?答案是,小胡只租了一個床位,而非一間房。
“房子大概有130平方米,里面被隔成了大小不同的多個房間,大房間可以放8張床,而面積小一點的房間可以放4張床,粗略算了下,現在大概住了24個人,還有幾個床位空著。”小胡告訴記者,房子雖然人多了一點,但裝修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