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元戶籍退出歷史舞臺后,俗稱的“宅基地”或“小產權房”,又會面臨怎樣的變革?
國務院日前公布《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該文件明確提出“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yè)戶口與非農業(yè)戶口性質區(qū)分和由此衍生的藍印戶口等戶口類型,統(tǒng)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這標志著我國實行了半個多世紀的“農業(yè)”和“非農業(yè)”二元戶籍管理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記者關心的是與農業(yè)人口息息相關的農村集體用地,所謂俗稱的“宅基地”或“小產權房”,又會面臨怎樣的變革?
記者曾生活在廣州的城鄉(xiāng)結合部,這里有居民身份的人,也有農民戶口的人。聽媽媽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曾有機會“農轉非”,大把人“打崩頭”要吃國家口糧,結果不到10年,這批人全部后悔,因為隨之而來的經濟大潮使農村人口收入大變樣,同是農民出身的鄰居,每年有旅游費有分紅,成為工人的村民卻紛紛下崗,與村里的分紅無緣。
記得2008年,記者到芳村一個商業(yè)旺地看盤,這個商業(yè)旺地是附近村里建起來的住宅樓,外立面是流線型,從外面看非常有現(xiàn)代范兒,不過也因此而使里面的間隔出現(xiàn)不規(guī)則,村里人不太喜歡,剩下幾十套以5000多元/m2的價格賣出來。當時芳村商品房二手房價大約在“7字頭”,這個不能辦房產證的宅基地因地頭好且是電梯房,賣“5字頭”已算很貴。記者踩盤時賣房的人告訴記者,那條村在附近早已有一個宅基地項目,通過“三舊”改造補地價,已成功“洗白”變成商品房,不信可去現(xiàn)場看看。記者循線索到另一個樓盤看,該樓盤在當時已入住三四年,經與地產中介人士確認及到房產登記部門核實,該樓盤的確是已出房產證的商品房項目,當初的確是以宅基地項目出售。不僅僅在芳村,在白云、花都等地,宅基地項目或明或暗在市場上流通,他們有一個更加直白的稱謂——小產權房。據(jù)消息人士,小產權房也要看是否經規(guī)劃報建,早前花都一棟已建好的小產權房就是因為根本沒有經規(guī)劃報建而被拆除。經正式規(guī)劃報建的小產權房可以賣給符合資格的買家,一般為當?shù)氐拇迕瘢馊送ㄟ^在村委會進行備案而購買小產權房,以后若遭遇拆遷是否能獲得與村民同等待遇,在各處有不同的判案先例,小產權房是否買得過難以判斷。
如今農業(yè)戶口成為居民已是大勢所趨,與農業(yè)人口有著密切關系的集體用地、小產權房到底會有著怎樣的變革前途,相信是房地產業(yè)以及有心入市投資的人士所關心、期盼的,相信隨著戶籍改革,農村土地、農村房屋的登記等系列問題早晚會給出答案。
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