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購房者有權利在購房過程中,要求開發商提供關于開發商與學校就業主子女就學問題所簽的協議。此外,在簽署購房合同時,應該把相關就學事宜寫在合同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學區房陷阱。
重慶劃片招生消息出臺后,學區房一下賣爆了。但買學區房,也要小心陷阱:有的消費者購房入住后發現,開發商承諾的名校并未引入;有的置業顧問口頭承諾買房就能讀名校,實則根本就沒此事;有的樓盤在宣傳時,將其他社區修建的學校也納入自己的教育配套……
我們邀請了來自教育界、開發商及法律界的人士,教購房者如何規避學區房陷阱。
一看
請開發商出示學校與樓盤協議
重慶市教科院副院長陳定凡向記者介紹,目前,我市主城各個學校實施就近入學,即子女必須按照其戶口所在地,屬于某學校所劃片區來入學。而學校劃片,是由各個區縣教委根據本區域就學子女數量、學校數量來進行統籌安排。通常這種劃片不會隨意變動,在相當一段時間都會比較穩定。
支招:購房者有權利在購房過程中,要求開發商提供關于開發商與學校就業主子女就學問題所簽的協議。此外,在簽署購房合同時,應該把相關就學事宜寫在合同中,這樣才能從根本上避免學區房陷阱。
二查
上網或到相關部門查清學校劃片
說起學區房,引入了巴蜀名校的魯能星城,應該是重慶主城最具代表性的學區房。
據魯能地產營銷部經理陳勇介紹,魯能在與業主簽購房合同時,都將業主子女就讀巴蜀贊助費減半等內容寫進了合同條款,以保證業主利益。
陳勇提醒購房者,即便項目臨近名校,也不能因此就判斷買了該樓盤房子,就一定能讀旁邊的名校,必須調查清楚再做決定。
支招:購房者可以通過上網或到相關教育部門、學校招生辦查詢,搞清樓盤是否在名校覆蓋范圍內,以及購買相關樓盤是否能入讀名校。最重要的,還是要求開發商將保證子女讀書的條款寫進合同。
三寫
讓開發商簽署書面文件
重慶社科院法學研究所所長方令研究員告訴記者,現實中出現過不少由于開發商在賣房時,對消費者進行了有意識的明示欺騙,導致購房者以為自己買的是名校學區房,結果子女卻無法就讀的案例。 “在這類案例中,很多購房者來自區縣,對主城的實際情況不了解,僅僅聽信開發商的口頭承諾就信以為真。”有的業主為此起訴開發商,但目前尚未有具體賠償標準。
支招:如果打官司,口頭承諾不能作為憑據;購房者可要求開發商對于能上何所名校做出書面形式的明示。書面形式包括:合同條款、宣傳單(可視為合同附件)、書面承諾等,購房者可收集好這些憑據,一旦發生糾紛才能在法律上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