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寓租賃行情以及周邊中介布點,這些功課理應是購買公寓之前就要做好。事實上,很多人投資公寓都有以下的誤區,如果你對號入座找到一兩個“誤區”,那么或許你就不應該如此倉促入市。
住宅限購之下,不少人轉而去投資商業地產,面積小、總價低的商業公寓因此大行其道。不過,買了公寓當“收租公”也并非一勞永逸,一位朋友最近公寓收樓,找記者問能否放盤。說實在,公寓租賃行情以及周邊中介布點,這些功課理應是購買公寓之前就要做好。事實上,很多人投資公寓都有以下的誤區,如果你對號入座找到一兩個“誤區”,那么或許你就不應該如此倉促入市。
第一個誤區——投資者只盯一手價。南沙某公寓因自貿區利好,八九個月之前價格還是8000多元/m2,賣到最后一批產品的時候居然飆升到1.8萬元/m2。不過,這1萬多元/m2的紙上財富一定能套現嗎?記者聯想到2011年左右銷售的番禺萬達廣場公寓,當時也是以1.4萬多元/m2銷售,同期萬博拍出一塊地,地價達1.4萬元/m2,“面包賣面粉價”,成為投資者入市的最佳理由。然而,番禺萬達廣場開業,周邊也旺起來,有投資者入手番禺萬達廣場的公寓,二手價約1.6萬~1.7萬元/m2,也就是說雖然公寓售價與地價一樣,該項目二手價并沒有因此而狂升,持貨4年只錄得12.5%的升值。考慮到南沙某公寓項目未來同時間放租和放售都面臨龐大的對手,首批業主1萬元/m2的賬面升值很大可能不能兌現。最近記者接到東山口某商業公寓的電話,尾貨帶裝修居然只受2.5萬元/m2,這個價格與同區毛坯價發售的公寓一樣,可見即使是在市區,商業公寓這幾年的漲幅也有限。
第二個誤區——連放租的渠道都不清楚就貿然投資。一位朋友通過一二手聯動的地產中介行購買了市區某公寓,最近收樓想放租卻找不到中介行。記者了解到該區域是臨江的旅游區和金融區,周邊大小酒店林立,本身已有較便宜的長租房,商業公寓放租生意不多,故此成為二手房中介布點的空白點。當時二手房中介賣公寓的時候是看在開發商的傭金,當然好話說盡,作為投資者起碼要到周邊看看二手房中介行,了解一下租售行情。
第三個誤區——帶租約出售也并非是萬全之計。投資者擔心出租無門,為此不少開發商推出帶租約出售的返租方案,不過即使是帶租約出售也只是管收樓3年或五年,投資者放租難的問題只是推遲發生而已。珠江新城某帶租約出售的商業公寓最近也發生糾紛,帶租約的購房不一定確保按時收租,而且帶租約的公寓房分分鐘早已暗漲,“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